下载此文档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10单元 第26课 主观题热考点 15.传统文化.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政治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页7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10单元 第26课 主观题热考点 15.传统文化.docx
文档介绍:
主观题热考点 15.传统文化
热点缘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能够助力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在当代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高考命题的热考点。
原因类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意义类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措施类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7·全国Ⅰ,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④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①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②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②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③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④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获取信息
调用知识
审设问
知识限定:文化生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设问指向:说明《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
题目类型:原因类
审材料
信息点①: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诗词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
信息点②: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聚焦爱国、
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
仁义、友善等主题
文化,引导人们向美向善
信息点③: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
文化传播的手段
信息点④: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引起强烈反响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立足实践,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创新
写答案
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研细则
①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3分)。此给分点主要说明诗词大会节目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所选诗词内容的精品性(代替:该节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给1分;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给1分)。如学生有类似的表述,可酌情给2分。
②重视挖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3分)。此给分点主要说明诗词大会节目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所选诗词作品的文化内涵(民族精神、道德价值1分)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分)。如学生有类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