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政治第五课 文化创新.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政治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1页63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政治第五课 文化创新.docx
文档介绍:
第五课 文化创新
备课导航
课标要求
探究文化创新的动力和途径。通过事例解读,说明文化创新和发展源于社会实践。可搜集材料,理解交流互鉴、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学科素养
政治认同: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化创作
科学认知:正确认识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
法治思维与法治实践:投身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积极参与文化创新活动
三年考题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019·Ⅰ卷20)
文化创新的途径(2019·Ⅰ卷19;2018·Ⅲ卷19)
考情分析
从内容上看:文化创新的途径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从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主观题常以文化热点为背景材料考查
知识梳理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意义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造的主体
(1)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自我小测
1.判一判:
(1)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分析:×。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源自创作者的灵感,文化创新主要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
分析:×。文化创新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分不开,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3)文化既要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发展,又要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土壤。(  )
分析:√。
(4)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就可以创作出鲜活多彩的文化作品。(  )
分析:×。表述太绝对,文化创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
(5)热衷于过“洋节日”,对民族节日不屑一顾,属于历史虚无主义。(  )
分析:×。热衷于过“洋节日”,对民族节日不屑一顾,属于民族虚无主义,不属于历史虚无主义。
2.连一连:
3.下图告诉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提示:①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②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核心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意义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提醒:可以结合哲学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2.文化创新的主体及要求
(1)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提示:可以结合哲学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和方法论来理解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及其要求。
命题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通过展示国家或地方有关文化发展的鲜活材料,以体现说明类进行考查)
[典例1] (2019·全国Ⅰ卷,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