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52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中华民国的建立。
①时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
③措施: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①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
②内容:a.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b.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
c.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③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北洋政府时期:
(1)政党政治开始出现:辛亥革命后,专制政权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
(2)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①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不久,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
②宋教仁组阁威胁袁世凯独裁统治,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
③“宋案”后,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被***。
④国会议员受袁世凯胁迫,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后,其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
(3)袁世凯复辟: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失败,之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训政时期。
①纲领文件:《训政纲领》。
②内容:a.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
b.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c.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
d.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③评价: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实质上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2)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包含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三个时期的政治制度。
通过对国民党“训政”等时期“政府架构”、“民众训练”的了解,认识国民党及国民政府专制***,引导学生切实体会到在旧时代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深刻道理。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1.土地革命时期:
(1)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也陆续建立起来。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①成立: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
②内容:a.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b.推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抗日战争时期:
(1)抗日根据地的建立: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初期的根据地有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等边区,抗战胜利时发展为19个根据地。
(2)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①措施:a.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以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c.根据“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
②评价:巩固了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3.解放战争时期:
(1)行政区的建立——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概况:先后在东北、华北、中南、西北等地区建立。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
(2)《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①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②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概况: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发展完善。
①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