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021·杭州模拟)斯蒂芬·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写道:“当我们今天平心静气地问自己,1914年欧洲为什么要进行大战,我找不出任何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也找不出任何缘故。”以下关于1914年欧洲进行大战理由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②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③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
④欧洲形成两大敌对军事集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以德、英为首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因此①②③④正确,所以D正确。
2.(2021·杭州模拟)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在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问题上矛盾重重。对下面的漫画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法德矛盾的焦点是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B.促使欧洲形成两大敌对军事集团
C.奥匈帝国与俄国激烈争夺北非殖民地
D.英国、法国与俄国没有任何矛盾
【解析】选B。根据图示内容可知,英、法、俄、德、奥、意分成了绳子的两端,形成了两个集团,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在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问题上矛盾重重,分别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集团,故选B;图示内容中反映的是敌对军事集团的形成,无法体现法德、奥匈帝国和俄国之间的具体矛盾,排除A、C;英国、法国和俄国之间都存在矛盾,排除D。
3.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 )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解析】选B。材料的主旨是日本对德宣战的意图而非德日矛盾的激化,排除A;日本种种参战的借口,都是意在掩盖参战意图,故选B;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只是对德宣战的借口,排除C;力图保护东亚和平只是对德宣战的借口,排除D。
4.(2021·杭州模拟)1917年8月14日,段祺瑞政府宣布“与德奥两国同时进入战争之状态”,与两国所签条约一律废止。下列对此次参战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最终用“以工代战”的形式参战
B.参战意图包括抑制日本在华势力发展
C.中国随即收回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
D.中国参战为协约国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北洋政府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抑制日本在华势力发展。但因战后美、英、法等操纵巴黎和会,中国并未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主权,所以C的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C。
5.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A.为美国参加一战后的一次演说
B.反映美国称霸世界的意图
C.意在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
D.表明美国已放弃中立政策
【解析】选B。从材料中美国“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可知美国企图称霸世界,故选B;美国是在1917年参加一战,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美国要在世界中占据主导地位,没有涉及美国意在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排除C;美国放弃中立政策是在二战期间,排除D。
6.(2021·台州模拟)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这种“战后和平制度”是指 (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两极格局
D.“一超多强”
【解析】选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法、美等战胜国建立的国际关系制度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故选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在二战期间建立的,与一战后的时间不符,排除B;两极格局是二战之后建立的,也与题干中的一战后这一时间不符,排除C;“一超多强”是两极格局瓦解之后建立的,与题干中的一战后的时间不符,排除D。
7.巴黎和会后,一位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感到新秩序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巴黎和会后建立的“新秩序” (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