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质量评估(二十九)(第二十九单元).doc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44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质量评估(二十九)(第二十九单元).doc
文档介绍:
单元质量评估(二十九)(第二十九单元)
(4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殷商和西周时期的城市,往往看不到整齐规划的城市布局,更像一个有围墙的农村。而到春秋战国时期,筑城之风盛行,随着商业的发展往往成了交换的中心城市。这反映了 (  )
A.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
B.城市不再具备政治、军事职能
C.分封制崩溃的必然结果
D.建筑技术的进步
【解析】选A。材料从“殷商和西周时期的城市,往往看不到整齐规划的城市布局,更像一个有围墙的农村”到“春秋战国时期,筑城之风盛行,随着商业的发展往往成了交换的中心城市”,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A符合题意。
2.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这是因为汉代
(  )
A.农业经济相对更加发达
B.战乱导致经济衰落
C.盐铁官营阻碍城市发展进程
D.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解析】选C。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的盐铁官营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不利于城市化与商业化的发展
,故C正确。
3.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道光《苏州府志》卷十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
B.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
C.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
D.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
【解析】选A。 根据材料“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可知,材料反映了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及市镇,说明商品经济推动了人口流动,故A正确。城镇化进程的动因是商业发展,不是聚居,排除B。题干未体现政府和官员政策态度变化,排除C、D。
4.据统计,明清江南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米粮专业市镇13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丝市镇44个。这说明 (  )
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B.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
C.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D.传统农业进一步衰落
【解析】选B。根据材料“棉纺织业市镇”“蚕桑与丝织市镇”“米粮专业市镇”“陶瓷业市镇”“造纸业市镇”以及“纺织丝市镇”可知地区性分工较为明确,故B
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产生,材料没有体现,A错误;明清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鼓励发展商品经济,C错误;材料说明农业发展专业化趋势,并不能说明传统农业的衰落,D错误。
5.据统计,在清代,1 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材料体现了 (  )
A.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
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
C.清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
D.清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
【解析】选B。本题A材料未涉及,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在清代,无论是较小的城镇还是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当地的治所所在地,是当地的政治中心,故B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政府的行为对市、镇发展的影响,C、D均排除。
6.下表为不同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制定时的城乡人口比例及其规定的人大代表与城乡人口数的倍数。据此可知 (  )
选举法
制定时间
城市和乡村
人口比例
人大代表与城
乡人口数的倍数
1953年
13.26∶86.74
8
1982年
20.6∶79.4
8
1995年
28.85∶71.15
4
2004年
49.68∶50.32
1
A.全国人大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选举法内容不断得到完善
C.中国城市化发展在逐步推进
D.城市和农村的代表享有平等权
【解析】选C。从不同时期选举法中城乡人口比例变化和人大代表与城乡人口数的倍数的变化中可知,城乡人口比例渐趋一致,而每个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城乡也是趋向一致的,这表明中国的城市化在不断发展,故C正确。
7.下表为1978—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这反映了 (  )
年份
1978
1980
1990
2000
2010
城市化率(%)
17.9
19.4
26.4
36.2
49.9
A.城乡二元结构差别已基本消失
B.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C.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D.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解析】选B。根据题干表格数据可知,中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