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质量评估(三)(第三单元).doc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3页38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质量评估(三)(第三单元).doc
文档介绍:
单元质量评估(三)(第三单元)
(4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  )
A.体现了山川行便的特点
B.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
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D.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解析】选B。“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反映了宋代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这有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故B正确。
2.(2020·天津模拟)下面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图示表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举措的突出特点是 (  )
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夺将帅权力
D.分权以削弱地方权力
【解析】选D。据图片信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可知,北宋地方通过分化事权来加强中央集权,D符合题意;“极力提高皇权”“竭力削弱相权”都是中央机构的调整,A、B与题意不符;图片信息没有涉及“削夺将帅权力”,C错误。
3.为了安抚后周留下的大批官员,北宋在保留了唐代以来三省、六部及各寺、监官称的同时,实行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的政策,另派官员担任实际职务,称为“差遣”。“差遣”的实质是 (  )
A.笼络民心 B.加强中央集权
C.强化皇权 D.稳定统治秩序
【解析】选C。“差遣”使北宋王朝增加了大批官员,这些官员相互牵制,最终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故选C。
4.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 (  )
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
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
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
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
【解析】选D。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和“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的信息可以看出王安石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故D正确;A、C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题干中的做法只是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并没有剥夺三司的财权,故B错误。
5.宋代的宗室、外戚、宦官等各种非理性政治因素在政治领域受到了比较成功的抑制,两宋300余年间基本上没有出现宗室谋篡、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宋代 (  )
A.文官政治的发达
B.皇权专制的不断削弱
C.科举制的完备
D.人事管理制度的严密
【解析】选A。根据材料“非理性政治因素在政治领域受到比较成功的抑制”可知,宋代的官僚机制对宗室外戚等形成一定的制约,这是宋代官僚政治运行成熟,文官政治发达的结果,故选A;宋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排除B;科举制的完备、人事管理制度的严密都是文官政治发达的表现之一,排除C、D。
6.元代行省区划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人为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局面。这一局面 (  )
A.继承了秦汉以来的地方行政区划原则
B.强化了地方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
C.促进了不同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D.为行省在全国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解析】选C。材料中的“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局面”导致经济、文化和民族状况差异较大的地区构成一个地方行政单位,这有利于各地经济与文化交流,C正确;行省制是元朝首创,排除A;行省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趋势,排除B;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7.南宋时期,市舶司的主官招引外商或贩货回国,只要税额达到一定标准, 就会得到升高官阶的待遇。这表明南宋政权
(  )
A.积极完善科举选官制度
B.大力支持国人海外经商
C.注意笼络地方行政官员
D.积极开拓财政增收渠道
【解析】选D。据材料南宋时期,市舶司主官发展对外贸易达到一定税额,国家奖励“升高官阶的待遇”,说明此时海外贸易税收得到政府的重视,故选D;科举选官的标准是道德素养与行政能力,排除A;中国古代一贯“重农抑商”,排除B;宋代市舶司专门负责东南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非地方行政管理机构,排除C。
8.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表格。
北方
南方
宋初
人口100多万户
人口230多万户
北宋
贡献财政收入20%
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
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
A.人口大量南迁 B.宋朝社会生活
C.经济重心南移 D.苏杭生活富足
【解析】选C。根据表中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