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质量评估(四)(第四单元).doc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40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质量评估(四)(第四单元).doc
文档介绍:
单元质量评估(四)(第四单元)
(4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1·海口模拟)明代地方行政由汉代两级变成了四级,一省分为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前两个司又再分成许多分守、分巡的司。这许多司下面,才是府、州和县。这一变化 (  )
A.推动了官僚体制的成熟
B.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增加了政府的行政成本
D.增强了行政层级的合理性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地方行政从汉代两级变成四级,在省与府之间增设诸多分司,这就扩大了地方行政机构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政府的行政成本,故选C;官僚制度包括中央行政体制、选官用人制度和监察制度,且在明代以前就已成熟,故排除A;明代这种行政层级,有利于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排除B;在省与府之间增设诸多分司,容易导致政权混乱,进而影响府、州、县的行政效率,故排除D。
2.(2020·滨州模拟)《大明律》中官吏徇私犯罪行为的惩处比前代更为周备严厉,(官吏)“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涣然丕变矣。下逮仁、宜,抚循休息,民人安乐,吏治澄清者百余年。”这说明 (  )
A.重典治吏规范统治秩序
B.社会基层管理强化
C.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淡化
D.明初经济迅速恢复
【解析】选A。由材料“《大明律》中官吏徇私犯罪行为的惩处比前代更为周备严厉,(官吏)‘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吏治澄清者百余年’”可知,明朝以重典来治理官吏,规范官吏的从政行为,有效维护了统治的秩序,故选A;《大明律》针对的对象显然不仅仅是基层官员,故B结论无法得出,排除;材料中“洁己爱民”“下逮仁、宜”等说法恰是儒家思想的体现,故无法得出淡化的结论,排除C;材料说的是明朝政治层面的内容,而不是经济层面的内容,无法得出D结论,排除。
3.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  )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宰相后政治***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解析】选A。“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反映出内阁的权力和地位逐渐提高,A正确。“初设内阁”是在明成祖时期,B错误;材料无从体现政治***,C错误;内阁始终没有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D错误。
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值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解析】选D。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到嘉靖皇帝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C仅仅是题干表达的部分信息,从题干的主旨看,C不是最佳选项。A是科举制度,错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B错误;内阁地位虽有变化但始终是皇帝的咨询机构,职能基本未变。D正确
5.(2021·淄博模拟)雍正帝刷新了古代历朝多项纪录,他建成完整的密折制度,促使内外大臣互相监视。他在位的四千多天,仅批阅过的密折便超过十六万件,平均日批四十多件。雍正帝的做法 (  )
A.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C.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D.是勤政爱民的表现
【解析】选A。从材料中的“建成完整的密折制度,促使内外大臣互相监视”等信息来看,雍正帝的做法使皇帝权力极大扩展,从而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故答案为
A;雍正帝的做法是扩大皇帝权力,不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违背历史发展规律,排除C;这些做法与勤政爱民无关,排除D。
6.(2020·青岛模拟)顺治十三年,清廷正式颁布“禁海令”,定“三藩之乱”即将结束之际,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这说明 (  )
A.海禁政策受到质疑
B.明清出现进步思想
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
D.清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解析】选A。根据材料“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可知,部分地区的巡抚要求废除海禁,准许商民出海贸易,说明清朝实行的海禁政策遭到质疑,A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部分地区的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