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题8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作业.doc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35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题8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作业.doc
文档介绍:
课题8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4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但到了唐代形成儒道佛三家鼎立局面,还出现了佛道先后问题,武则天把佛教列为第一,唐玄宗又把道教列为第一。这说明 (  )
A.唐文化多元共荣    B.佛道社会基础薄弱
C.君权的极度强化 D.儒学地位相对稳固
【解析】选D。题目中未涉及唐朝文化的多元共荣及君权的极度强化,故无法得出A、C的结论;B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唐代形成儒道佛三家鼎立局面”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唐代形成儒道佛三家鼎立局面”“出现了佛道先后问题”表明唐朝时期的儒学地位相对于佛教和道教而言,较为稳固,不需要统治者的大力推崇,故选D。
2.“亲亲尊尊”思想本为儒家的重要思想,但在魏晋时期道教的重要戒律《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也规定:“凡入人家,必先问人家尊亲名讳。”这说明当时
(  )
A.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
B.道教融合儒佛思想形成完备体系
C.儒家因自身缺陷受到道教的冲击
D.道教借鉴儒家伦理纲常自我变革
【解析】选D。根据材料“凡入人家,必先问人家尊亲名讳”可知,魏晋时期道教吸收了儒家“亲亲尊尊”的观念,说明道教借鉴儒家伦理纲常进行自我变革,D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佛教思想,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的缺陷,也没有体现道教冲击儒家思想,排除C。
3.南朝道士张融遗命,入殓时“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般若波罗蜜经》《法华经》”。这说明了 (  )
A.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
B.儒、释、道三教出现融合趋势
C.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D.南北朝时期出现崇佛抑儒现象
【解析】选B。从材料中“南朝道士”“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般若波罗蜜经》《法华经》”可以看出,当时儒、释、道三教呈现出融合趋势,所以B正确;A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三教融合的趋势,不是突出表现儒家思想的地位受到冲击,C错误;D材料没有反映。
4.如图为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局部。画作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作为史料,它 (  )
A.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时的盛况
B.展现了魏晋以来佛教传播的趋势
C.印证了唐代佛教中国化的态势
D.说明了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
【解析】选C。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A错误;材料只体现了一个画面,不能体现佛教传播的趋势,B错误;画中释迦牟尼之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的穿着是当时汉族的传统服饰,体现佛教中国化的态势,C正确;仅凭一幅画无法推出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D说法以偏概全,排除。
 【加固训练】
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
(  )
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
C.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
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
【解析】选D。材料中反映的是佛教传入后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不是冲击,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佛经注重孝道,不能据此得出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故B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佛教文化的传入适应中国传统,不是二者的合流,故C错误,故D正确。
5.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 (  )
A.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
B.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
C.农副产品逐渐商品化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解析】选A。据题干中“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等信息,可知“佛图户”不再向政府缴纳赋税,影响了政府的赋役征发,故A正确。
6.(2021·天津模拟)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  )
A.对社会动乱的感伤 B.爱国忧民的情怀
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热爱和平的态度
【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关键信息是题干中杜甫的诗句。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是对现实的感慨,与“诗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