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表格比较.doc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22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表格比较.doc
文档介绍: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时期
1.井田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井田制
分封制
基本情况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因耕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而得名。内容是: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买卖,并要向周正交纳一定贡赋;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周正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保卫王室。周初分封制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宋、晋等。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城
二者关系
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奴隶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是西周奴隶制兴盛的支柱。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瓦解、分封制破坏,奴隶制度逐步为封建制度所取代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比较
商汤灭夏
武王伐纣
不同点
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身份
商为古老的部落
周为商朝的属国
相同点
原因
奴隶制国家最高统治者的暴虐
性质
奴隶主贵族反抗奴隶制国家暴政的正义斗争
意义
符合人民愿望,客观上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春秋诸侯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的比较
春秋   诸侯争霸战争
战国七雄    兼并战争
原因
相同点
周王室衰微,地方诸侯势力强大。各国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不同点
周边少数民族的兴起
三家分晋、田氏伐齐,形成七雄争霸格局
时间
前770—前476年
前475—前221年
参加者
春秋五霸
齐、楚、秦、燕、赵、魏、韩
基本进程
①齐桓公首霸;②晋楚争霸中原:(城濮之战)晋文公称霸;③楚庄王问鼎中原;④春秋晚期,吴越争霸
①齐魏交战中原(围魏救赵、马陵之战);②东方各国衰落,秦国无敌于天下;③秦赵长平之战——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
性质
奴隶主贵族争夺土地和人口的争霸战争
新兴地主阶级的兼并战争,带有封建统一战争的性质
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相同点
①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人民厌恶战乱,渴望统一;②战争使大国拓展了疆域,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③各民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④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势力,增强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
不同点
晋楚争霸和吴越争霸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对各国变法起了推动作用;战争更残酷、规模更大、破坏性更强;各国修建长城,加强防御
4.公田与私田比较
井田制(公田)
春秋战国私田大量出现
分配方式
奴隶集体劳动,产品完全归奴隶主所有。诸侯向国王交纳一定贡赋
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
剥削方式
奴隶交出全部产品
私田主人改变了对耕田者的剥削方式,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保留一部分产品
阶级关系
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
耕种的人转变为封建农民,私田主人成为封建地主,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
土地所有制
土地国有(公田):周王把土地分封给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买卖
一些贵族把公田转化为私田
表明
①公田转化为私田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化,其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由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开始变化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②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的瓦解,说明奴隶社会开始解体;③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公田转化为私田,说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剥削关系开始形成。这就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准备了条件。
5.比较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与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的不同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目的不同
为了建立霸业
为了确立封建制,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实现统一
内容不同
注意重用人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整顿军队
主要是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奖励耕织、军功,建立县制,削弱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权力
性质不同
没有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改革维护的是奴隶主专政的旧制度,是奴隶制改革
废除了旧的奴隶制,发展了封建地主经济,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一场封建制改革
不同的根本原因
奴隶制经济基础比较稳固
随着井田制的瓦解,新的剥削方式的产生,封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