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第3课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变化与民族交融 作业.doc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6页5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第3课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变化与民族交融 作业.doc
文档介绍:
课时质量评价(三)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东晋时期,司马皇族与世家大族(如琅琊王氏)建立起“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关系,“共”天下是这一时期的主流,“争”天下只是个别的特殊现象,且为整个门阀集团所不容。强大的门阀势力,成为支撑这个政权的重要柱石。这表明当时(  )
A.门阀政治削弱了中央集权
B.皇权与族权实现了相互制衡
C.选官制度影响着政治的发展
D.门阀政治的建立具有合理性
D 解析:材料“‘共'天下是这一时期的主流,‘争'天下只是个别的特殊现象,且为整个门阀集团所不容。强大的门阀势力,成为支撑这个政权的重要柱石”表明门阀政治有利于实现东晋政局的相对稳定,并维系着东晋政权,在当时具有合理性,故选D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皇权与族权的制衡和选官制度,排除B、C两项。
2.(2020·聊城二模)“北朝四史(《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所记当时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共计7 188位,其中汉族4 941人,约占总人数的68.72%,鲜卑族人物1 737人,约占19.10%,匈奴人物215人,约占3.10%,其余氐、羌、羯、蛮、柔然、吐谷浑、杂胡和西域人共计1 080人,约占9.08%。”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结束了南北对峙 B.推动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儒学复兴 D.导致了北人南移
B 解析:据材料可知,北朝四史中记载的历史人物除六个主要民族(汉族加五胡)外,还包含其他少数民族人物,说明北朝政权均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多元化的混合体政权,这推动了民族交融,故选B项;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对峙的局面,排除A项;唐宋时期出现儒学复兴运动,排除C项;北方战乱导致北人南移,排除D项。
3.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统治难题,
如前秦统治者整顿吏治、打击豪强、尊儒重教、移民十万户入关中地区等。北魏建立后,孝文帝推行俸禄制、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改革。孝文帝的改革(  )
A.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B.促使汉族门阀制度逐渐产生
C.削弱了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基础
D.强化了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
A 解析:根据“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统治难题”并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这种选官方式促使汉族门阀制度逐渐产生,排除B项;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使其统治基础得到加强,而不是削弱,排除C项;在孝文帝改革中,把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使洛阳的战略地位得到加强,而洛阳不属于关中地区,排除D项。
4.(2021·六安模拟)据《隋书·食货志》载:朝廷在京师及卫州、洛州、陕州、华州等建仓置粮,广招运丁,并在各县建义仓。文帝又令各州寻便利之地,凿水通渠,官民船舶可快速通达。由此可见(  )
A.隋朝粮食储运体系较完善
B.隋文帝有重节俭的传统
C.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D.江南地区产粮超过北方
A 解析:隋朝在各地建仓储粮,而且建设相应的配套交通设施,说明当时粮食储运体系较为完善,A项正确;题干与节俭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对农民的剥削,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