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第52课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教案.doc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7页27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第52课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教案.doc
文档介绍:
第52课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1.文化传承载体:在中外历史上,人类借助学校教育传授文化;借助编译出版传播文化;借助图书文博传承文化。从2 000多年前的亚历山大博学园和孔子创办的私学,到中世纪西欧的大学和两宋的四大书院,以至今天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人类传承与保护文化的努力从未停歇。
2.文化遗产: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镌刻着民族的历史足迹和文化传统,而且书写着世界的多样色彩和丰富内涵。保护历史遗址、文物、典籍、建筑(如万里长城、故宫)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京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意义重大。
1.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2.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一、学校教育
1.古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发展概况
官学
中央官学
汉朝设立的太学,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地方官学
自汉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
私学
春秋时期
私学产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其中儒家的代表孔子的影响最大
唐朝以后
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宋代
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
私学兴起对古代教育的意义
(1)私学兴起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独立化的过程。
(2)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下移”的运动,扩大了教育对象,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私学兴起促进了传统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4)私学兴起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5)私学的产生和兴起不仅促进了当时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这种私人办学的形式在我国一直流传了两千多年,尤其是在教育和教学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优秀教育遗产。
(2)作用
①无论官学还是私学,都保存与传播了古代文化,古代典籍也依托于此得以传承。
②科举考试的推行,也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
古代书院的作用
宋代以后出现的书院教育的组织形式,与官学、私学形成鼎足之势,相互渗透、融合,有力地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书院在古代文化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2.世界古、近代教育
(1)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2)法国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
(3)德国人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
(4)美国大学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
3.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建立
发展
北京
大学
京师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校长蔡元培将其定位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清华
大学
1911年创办的清华学堂,次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延聘国内外著名学者执教,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
4.新时期中国教育的发展
(1)成就
①1949年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②国家还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③中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
④“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
⑤1983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
⑥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大量增加教育投入。
(2)意义: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学校教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民国时期高校教育本土化的表现
(1)教会大学相应的“中国化”的内部调整。
(2)各大学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出现了研究和讲授国学的热潮。
(3)部聘教授的主观努力对于本土化功不可没。
(4)本土化也体现在大学教科书编写和讲授方式的中国化上。
(5)一些教授对于讲授内容本身具有的西方文化内涵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本土化尝试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