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第52课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作业.doc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6页9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第52课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作业.doc
文档介绍:
课时质量评价(五十二)
(建议用时:40分钟)
1.两汉王朝除国办太学之外,还有“地方官学”,即“郡国学”和“县学”两级,有专门的太学导师“五经博士”,有国家规定的儒学课本。这表明汉代(  )
A.儒学独尊的确立 B.教育规模的发展
C.教育体制较完备 D.儒学教育较盛行
C 解析:材料“除国办太学之外……‘郡国学'和 ‘县学'两级”“有专门的太学导师‘五经博士',有国家规定的儒学课本”反映了汉代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制较完备,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学独尊的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教育规模的发展和儒学教育较盛行,而是说明教育体制较完备,故B、D两项错误。
2.熊月之在《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中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中国官办译书局,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为例,所翻译的自然科学类书籍占80%,社会科学类仅占20%。翻译著作的差异性表明(  )
A.“向西方学****的思想萌芽
B.洋务运动培养大量翻译人才
C.摆脱了贵华夏贱夷狄的观念
D.学****侧重西方的实用性技术
D 解析:依据材料中“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为例,所翻译的自然科学类书籍占80%”可知,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学****西方的实用性技术,故答案为 D项。
3.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可以看出,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  )
A.造纸术的革新 B.雕版印刷的采用
C.手抄人数的增多 D.科举取士的需要
B 解析:由材料“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 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可知,后来书籍变多,容易得到,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宋朝雕版印刷术的采用,故B项正确
,C项排除;材料与造纸术和科举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A、D两项。
4.在亚述巴尼拔王的藏书室里,堆满了刻有亚述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块楔形文字泥版长达3米,宽2米多;最小的一块还不到1寸长,只刻着一两行文字。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A.该藏书室是古文明遗址中规模最大的图书馆
B.亚述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帝国
C.当时世界上已经出现的泥活字印刷技术
D.人类最早的文字是写在泥版上的
A 解析: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图书馆,藏有约25 000块泥版文书,几乎囊括了当时的全部知识。它是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
5.伴随地理大发现和物种大发现的热潮,博物馆既是科技发达的产物,也是当时的曲线传教的手段。在中西文明碰撞初期,时不时会发生灭教行为。在捣毁教堂、驱逐神甫的情况下,博物活动不失为一种折中的考量。这表明(  )
A.博物馆能够美化宗教侵略 B.博物馆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C.博物馆是近代历史的产物 D.博物馆是殖民侵略的产物
B 解析:根据题干“伴随地理大发现和物种大发现的热潮,博物馆既是科技发达的产物,也是当时的曲线传教的手段”判断,博物馆应当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6.长期以来,人们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不仅不断地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也不断地破坏和毁灭历史遗留的文化成果。因此《保护世界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