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3年历史二轮复习(人教版) 考前特训 题型练 主观题规范练 训练1 特点、特征类.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页32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3年历史二轮复习(人教版) 考前特训 题型练 主观题规范练 训练1 特点、特征类.docx
文档介绍:
主观题规范练
训练1 特点、特征类
1.(2022·遵义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向来有基层自治的传统。古代社会自郡县制以来,政权只设到县一级,农村基层长期维持“乡绅自治”。这种治理格局概括为“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自秦以降,地主和农民都成为统一的“编户齐民”,家户成了主要生产单位,农民和政府的主要联系就是税收,所谓“纳完粮,自在王”。中国传统基层自治的存续,得益于既是社会经济单位、又是政治责任单位的家户制度和儒家意识形态的教化。
——摘编自郁建兴、任杰《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成了自主经营的主体,农民自主空间都得到空前释放,村民自治制度在这一背景下发端于中国农村自发的民主实践。1980年,广西宜州合寨村出于社会治安管理的迫切需要,农民自发组建了一种全新的治理共同体——村民委员会。这一做法迅速受到中央肯定。1982年,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身份被写入宪法,成为国家根本***规定的正式制度。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标志着我国以村民权利为本位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正式建立。
——摘编自郁建兴、任杰《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中国的基层治理和改革开放后中国基层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基层治理发展的背景,并分析其实践的重大意义。
答案 (1)特点:古代中国:具有鲜明的自治色彩;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相结合;受宗法关系影响;官员治理与士绅治理相结合;与儒家道德教化相结合。
改革开放后中国:基层群众自治;发端于村民自发的民主实践;基层自治有法律保障;不断发展完善;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2)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民主法制建设逐步走向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提升了农民的自主空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意义:基层民主自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与生长点,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政治发展与完善;有助于涵养广大民众的公民意识和民主素质,助推我国民主化进程
迈出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步;有助于构筑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平台;有利于充分调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2.(2022·鞍山高三二模)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历史上很多的探路者,在开路的同时也在开创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有官茶、有商茶,皆贮边易马……设茶马司于秦、洮、河、雅诸州。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思藏,行茶之地五千余里。——《明史·食货·茶法》
材料三 抗日战争期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往于云南丽江、西藏、印度等地的马帮约有25 000驮之多,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