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2023届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高中模拟考试历史试卷.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9页83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2023届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高中模拟考试历史试卷.docx
文档介绍:
东华高级中学2023届高中上学期模拟考试
历 史
分值:100 分 时间:9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44 分)
1.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自禹、启以来,中国古史上已有中央共主***相承千年之久虽王朝有夏商之别,政治演进,则仍是一脉相承。这表明当时
A.中央集权制度源远流长 B.夏商周帝王系一脉相承
C.分封制成熟于夏商时期 D.早期国家发展呈连续性
2. 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墨子认为“且夫义者,政也”;庄子认为“以道观分而
君臣之义明。”;韩非认为“遇诸侯有礼义,则役希起。”由此可见,他们都将“义”视为
A.治理国家的准则 B.加强集权的工具
C.区分等级的依据 D.实现统一的手段
3. 探究秦朝短命而亡是历代的热点话题。以下是不同时代文人的观点。影响以下历史认识的主导因素是
作者
观点
出处
贾谊
(前200—前168年)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
杜牧
(803—852年)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阿房宫赋》
苏轼
(1037—1101年)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召怨天下”
《上神宗皇帝书》
A.思想认同 B.史料来源 C.研究视角 D.主观动机
4. 湖北江陵张家山247 号汉墓出土的汉简《二年(吕后二年)律令·金布律》载:“诸私为
蓾(卤)盐、煮济、汉,及有私盐井煮者,税之,县官取一,主取五。”据此可知,当时
A.釆取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 B.盐铁专卖政策已有所松动
C.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D.诸侯王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5. 西汉农学经典《汜胜之书》是以关中地区作为试验区的农书,代表东汉农学最高成就的《民月令》记述的则是以洛阳地区为主要对象的农耕生活规范。这折射出两汉时期
A.土地耕作方式的重大变革 B.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增强
C.土地占有形式的根本变化 D.政治中心东移的历史变化
6. 下表是魏晋时期的三则故事,这反映出当时
引文
出处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

《晋书·阮籍传》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
手共萦之
南朝·刘义庆《世
说新语》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裸形在屋中,人见饥之。伶曰:“我
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A.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时代主流 B.传统儒学遭遇信仰危机
C.士人群体追求世俗生活享受 D.儒、道、佛三教出现交融
7. 唐代,即使家道破落人们也会在传记和墓志中追溯远祖如何显赫;宋代士大夫却不觉得贫贱是耻辱,反而会回顾当年的艰难,激励自己和清贫士子,如范仲淹就有“断齑画粥”的故事。这种变化
A.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明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体现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8. 下表为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从前者向后者的转变反映出当时
制度
征收方式
租庸调制
租:政府授田的男丁,每年须交纳粟二石
庸:每丁每年须为国家服劳役二十日
调:每丁按照当地的出产,每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