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历史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九 西方文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演变 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3页49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历史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九 西方文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演变 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
好教育云平台--教育因你我而变
4
专题 九
××
西方文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演变
命题趋势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其主要内容为民主政治的建立,伯利克里“黄金时代”
(2)罗马法,其主要内容为****惯法,成文法,法律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3.启蒙运动
4.欧美代议制的确立:(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考点清单
[线索提炼]
本专题的线索分为五条:
线索一 古希腊民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原始直接民主、有限民主、泛滥民主。
线索二 古罗马法律:核心内容: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发展趋势:从****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影响因素:平民斗争、疆域扩张。
线索三 人文精神:欧洲人的思想先后经历了从神灵到自然再到人类的过程;“人是万物的尺度”揭开了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重视理性、强调知识重要,使人文精神得到升华。
线索四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起源(智者运动)——形成(文艺复兴)——发展(宗教改革)——高峰(启蒙运动)的历程。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具体各不相同。
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
好教育云平台--教育因你我而变
4
线索五 英、美、法、德因国情不同,形成了两种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但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又不尽相同,美、法两国的共和制也各具特色,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性、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相同的代议制基本特征,即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约与平衡等。
常规考点一 古希腊民主政治
一、形成条件
1.地理:以海洋为依托,多山、多岛、环海。
2.经济:工商业、海外贸易相对发达。
3.政治: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4.人文: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
二、确立过程
1.梭伦改革:财产等级民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行使部落民主,确立起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伯里克利)改革:公民民主权利的扩大,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三、主要内容
机构
职权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
五百人议事会
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陪审法庭
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四、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直接民主。
五、评价
1.意义: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
2.局限: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
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
好教育云平台--教育因你我而变
4
常规考点二 古代罗马的法律
一、发展历程
1****惯法: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2.《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颁布,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3.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1)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有其狭隘性。
(2)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4.《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时汇编而成,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二、基本内容
1.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历史作用
1.维系了罗马的统治。
(1)稳定了社会秩序。(2)巩固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
2.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1)法治思想。(2)法律形式和内容。(3)法律制度。
3.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
常规考点三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一、产生的背景
1.经济上:发达的工商业及城邦经济繁荣,为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奠定了基础。
2.政治上:民主政治的发展,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强调培养公民的责任感,是人文主义精神兴起的政治保证。
3.文化上:形成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
4.社会环境上:开放、冒险的海洋文明,造就了古希腊思想家追求平等、诚实、不断探究的品质。
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
好教育云平台--教育因你我而变
4
二、智者学派
1.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2.作用
(1)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2)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伦理道德。
三、苏格拉底
1.观点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