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第1部分 专题突破 板块2 专题5 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5页59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第1部分 专题突破 板块2 专题5 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文档介绍:
专题五 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线索1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企业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等。
线索2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工业萧条;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线索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衣食住行、交通通讯均受西方影响,突出表现为中西合璧、土洋并存;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政治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一、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1.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通商口岸出现了外国资本家创建的近代工业。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始产生。
(3)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特点
(1)自然经济的解体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比内地速度快、程度深。
(2)洋务派创办的企业,经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到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
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发展历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个短暂发展的机会,为新文化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重新受到压制
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国民政府推进经济改革,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得较快发展
全民族抗战期间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受劫难,大批企业内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工业区域分布
人民解放战争期间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使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处于独占地位;官僚资本压制民族资本主义,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1)特点
①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②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③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④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⑤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⑥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地位和作用
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③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④从处境上看,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表现
物质生活
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民国时期中山装流行;新中国成立初期服饰受政治的影响较大。鸦片战争后,西餐和西式住宅出现
社会****俗
婚俗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丧俗从土葬到火葬;民国时期开展剪辫、放足运动
交通工具
19世纪60年代轮船出现;19世纪末铁路运输发展;20世纪20年代民航事业起步
通讯工具
1877年有线电报传入中国;1882年电话出现;1906年无线电报出现;21世纪手机用户激增
大众传媒
1873年中国人开始自办报刊;20世纪20年代广播开始出现;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诞生;1994年互联网接通
2.特点
(1)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的过程,具有半殖民地化色彩。
(2)它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但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变化明显,在偏远农村和内地变化不大。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