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第1部分 专题突破 板块2 专题6 近现代中国思想嬗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2页47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第1部分 专题突破 板块2 专题6 近现代中国思想嬗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docx
文档介绍:
专题六 近现代中国思想嬗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线索1 开明地主阶级的救亡思想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线索2 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演变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线索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等共产党人历经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思想逐步形成、成熟和发展;***理论历经酝酿、提出、成熟并最终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
一、近代以来中国进步思想解放潮流
时期
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
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
林则徐、魏源、曾国藩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以挽救民族危机,对西方的学****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文化的根基未有任何触动
第二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
自由平等、民权、民主共和
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不仅要学****西方科学技术,还要学****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虽然此时已发展到学****西方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
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
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前期否定了封建传统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向西方学****已发展到思想文化层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期。但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发展历程
具体内容
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的进行;中华民国建立后,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并未解决,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并将其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新时期的理论成果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认识成果,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2.思想特点
(1)由学****西方政治制度到学****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态度。
(2)由学****西方转向“以俄为师”。
(3)由学****资本主义文明转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
(4)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高频考点定位]
1.师夷长技以制夷与“中体西用”思想。
2.维新思想。
3.新文化运动。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5.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6.***思想。
7.***理论。
主题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
考向1 维新思想
(2022·全国甲卷)“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湖南新旧派大哄”等内容可得出,当时维新派并没有统一的思想与策略,有人宣扬新的思想,大家便起哄,B项正确;当时维新思想是主流,排除A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对群众的动员,排除D项。
考向2 西学的传播与影响
(2020·全国Ⅰ卷)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