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第7单元 第19讲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新三民主义.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33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第7单元 第19讲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新三民主义.docx
文档介绍:
第19讲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新三民主义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政治:反动的政治势力妄图复辟帝制。
(2)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3)文化:新式学堂建立和留学风气盛行。
(4)阶级基础: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2.兴起
(1)序幕: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等。
(3)前期指导思想: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4)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3.内容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①陈独秀: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从历史进化的观点看,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②李大钊: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①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
②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4.评价
(1)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也是文学革命运动。
(2)意义
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③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3)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新文化运动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精微点拨 新文化运动前期各内容之间的关系
(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
(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
观点争鸣 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都受到推崇。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全盘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只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激进、迫切了一些。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十月革命前
①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②革命党人朱执信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2)十月革命后
①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背景
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五四运动时期,各种“主义”蜂拥而入。
③工读互助团等社会实践的失败,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
(2)传播方式
①三次论战: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论战;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通过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②组织学会: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他们通过翻译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和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
归纳总结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
(1)先进知识分子著书立说,广泛传播。
(2)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出版报刊杂志,宣传马列主义。
(4)成立社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5)进行论战,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3.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理论指南
(1)趋势:马克思主义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2)表现
①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
②陈独秀关注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等问题。
(3)影响
①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