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第10单元 第25讲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8页48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第10单元 第25讲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文档介绍:
第25讲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
(2)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影响: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
(1)原因
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2)内容
①经济体制: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②管理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③产业结构调整:1984年改革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④改革统购统销体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
(3)意义: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改革。
图解历史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市改革
(1)开展:1984年以后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2)内容
①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
②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分配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意义
①对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②对国民经济: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③工业生产格局:发生了战略性转变,重工业不再是政府主导的优先发展项目,轻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中国经济走上了持续发展之路。
归纳总结 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转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1)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2)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过程
提出目标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确立框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完善理论
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初步建立
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3.建设成就
(1)经济增长:年均9%的增长速度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2)人民生活: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
知识拓展 两个一百年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创办经济特区
(1)设立:我国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作为经济特区。
(2)特点: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国家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4.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
5.开发和开放浦东: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浦东开发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6.对外开放局面逐步形成
(1)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7.全面融入世界: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在参与经济全球化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知识点拨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1)经济特区的“特”是指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2)特别行政区的“特”是指享有特殊的法律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