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第14单元 第35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0页2.24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第14单元 第35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
文档介绍:
一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4-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
政治上: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科学文化上: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奠定,预示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将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突出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精神的空虚和迷茫。
第35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背景
(1)经济: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2)政治:俄国具有浓厚的军事封建色彩;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3)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恶化国内局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4)主观: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列宁主义诞生。
2.经过
(1)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形成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3)七月事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腥***工人、士兵游行示威,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4)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占领冬宫。
(5)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构图解史 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
3.意义
(1)对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2)对世界
①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
②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③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知识点拨 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开创了一种有别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公有制+计划经济。
列宁(选修4)
1.建党活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和列宁主义诞生。
2.领导十月革命: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十月革命后,列宁先后领导制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做出了贡献。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国际:帝国主义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2)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旧政权,不断发动叛乱。
2.目的: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支持军事,巩固政权。
3.措施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3)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4)劳动方面: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知识点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来发展生产力,着眼点在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结果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特点
(1)适应了战时需要,即“一切为了前线”而采取的非常措施。
(2)具有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集制、企业一律国有,实物配给制等。
5.实质
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采用军事性行政命令进行管制的经济体制。
6.评价(作用)
(1)积极影响
①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②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消极影响
①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
②导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现实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根本原因: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小农经济占优势,工业生产落后。
2.开始标志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3.内容
(1)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
(2)工业
①改变国企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
②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