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考前特训 高考核心素养练 训练4 历史解释专练.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页8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考前特训 高考核心素养练 训练4 历史解释专练.docx
文档介绍:
训练4 历史解释专练
1.(2022·北京西城二模)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诸子提出以上思想的目的在于(  )
A.推动旧的贵族等级体系进一步瓦解
B.创立新的学派以指导各国实行变法
C.希望自家主张成为统一天下的思想
D.为后世中华传统文化提供源头活水
答案 C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思想家在不同的领域提出统一的主张,如度量衡、车轨等,其目的是希望自己的主张成为统一天下的思想,C项正确;A项不是主观目的而是客观影响,排除;孟子、墨子等思想提出之时,该学派已经创立,排除B项;D项是客观影响,而非主观目的,排除D项。
2.(2022·芜湖二模)唐朝景龙元年(707年)敕令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杜牧也曾写到“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但唐诗中仍多见类似“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等描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
B.文学作品史料价值不高
C.唐朝后期市场限制放宽
D.政府对基层控制力减弱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虽然唐朝律法规定州县以下不允许设置市,而且草市经常受到劫掠,但仍然有很多自发形成的市场,说明经济发展有其发展的规律,故选A项;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B项;707年属于唐前期,排除C项;中国古代州县之下设置里和甲,还包括乡约制度,对基层控制力很强,排除D项。
3.(2022·济南二模)《宋史》等官方资料显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每户家庭的平均人口数都极低。其中数字最高的是天圣元年(1023年),每户平均人口数是2.57;最低的是元丰三年(1080年),竟然只有1.42。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宋代(  )
A.人口出生率偏低 B.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C.主要统计赋役人口 D.对户籍管理的松弛
答案 C
解析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政府并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并且一个家庭中至少应该有3个人,
人口出生率偏低并不能成为题干所述现象的“合理解释”,排除A项;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要矛盾主要体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而这与“家庭的平均人口数”没有关系,排除B项;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政府为征收赋税的需要,不断加强对户籍的管理力度,排除D项。
4.(2022·保定模拟)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地方官吏也在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康熙九年,政府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这说明乡约制度(  )
A.推动了农业生产能力的提升
B.成为地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中央削弱地方的重要手段
D.以提升村民的道德素质为目标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地方官吏也在广泛推行乡约制度”“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等和所学可知,政府利用乡约制度加强地方管理,B项正确;乡约制度无法推动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排除A项;材料关注的是乡约制度对管理地方的作用,没有提及地方权力的削弱等,排除C项;政府重视乡约制度是以维护统治为目标,排除D项。
5.(2022·长春四模)中国近代历史上,“外洋”一词的内涵及使用频率发生了重大变化,下表反映了这种变化的概况。这说明(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