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专题06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8页60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专题06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考点【微专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批判继承;创造性发展;兼收并蓄*******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总指出,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占据基础地位,它既关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关涉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文化,更包括我们当下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坚定“四个自信”,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始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随着历史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的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坚定文化自信,要求我们深入学****贯彻****总的重要讲话,珍惜价值,古为今用,弘扬精华,创新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多元体。今天重新审视儒学,既要探寻其文化基因,回答民族文化“从哪里来”的问题,更要研究其时代价值,回答传统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在公元前8世纪到2世纪的文明“轴心时代”,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先秦诸子,开启了东方世界的文明时代,成为了与印度的释迦牟尼,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并肩闪耀的文明坐标。
  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两千年来的文化精髓,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是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是激励新时代华夏儿女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总书记对传统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改造、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方针,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必须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精华。在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总书记表明了开明开放的态度。一是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维护文明多样性。二是正确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进行文明相互学****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支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作用。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满怀自信地走在人类文明的大道上,去创造新的辉煌。

近2年高考全国卷和部分地方卷考情概览表
年份
试卷
考点
主题
2021
浙江卷
王夫之“气一元论”
唯物史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辽宁卷
黄宗羲谈儒学与佛教的关系
儒学的禅学化问题
全国甲卷24题
老子、孔子对礼的看法
反思礼乐文化
2022
全国乙卷42题
四官员实行德政虎患消除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浙江卷
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
批判继承儒家思想
山东卷
战国田齐法家思想
存礼尚法;儒法结合
全国甲卷·28
少数民族政权文化政策
承续华夏传统;文化认同
全国乙卷·28
戊戌变法中陈宝箴奏请
侧面反映康有为思想特点
全国乙卷·29
五四初期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文化态度的变化
只统计最近两年高考真题就有15道,表格只列举9道试题。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由很深的底蕴,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对它的考察不仅是中国古代史,还有中国近代史;考察角度多元化;题量多,全国卷及各地地方卷都有涉及。也是我中学历史的主干知识。
1.(2022全国乙卷-28)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可以看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