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专题12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7页36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专题12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
文档介绍:
专题12 1929经济危机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内容目录:
第一节 1929—1933经济危机与美国罗斯福新政
第二节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美国罗斯福新政
一、自由放任主义下的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生产与市场的矛盾扩大
盲目生产、无序竞争、财富分配不均、自由放任主义盛行、分期付款、股票投机过度等因素共同导致。
2. 30年代经济危机表现
(1)开始标志?
1929.10.24(“黑色星期四”)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
(2)表现?
1)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2)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3)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
4)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5)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锐减
3.实质:
生产相对过剩 。
4特点:
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5.影响
(1)破坏了生产力.
(2)宣告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破产,导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诞生。
(3)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人民罢工斗争; 法西斯分子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德日建立法西斯统治。)
(4)从整体看: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和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A 各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开展关税战(贸易保护主义)、倾销战、货币战(实行货币贬值),矛盾激化。;
B 进一步加紧对殖半殖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反抗。
6.经济危机的教训启示?
①繁荣与危机总是密切相关。
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不同制度的国家要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并不断协调好国际关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③经济和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和各国组织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从而有效地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扩展和延续。
二、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罗斯福新政
1.背景:
A经济大危机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到崩溃的边缘;
B胡佛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挽救危机失败;
C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新政的两个阶段(以1935年为界)
第一阶段是1933年到1935年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重于复兴)
第二阶段是1935年到1939年,
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着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重于改革)
3.新政的内容: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突破口):
①原因:危机发端于金融领域,引起银行纷纷倒闭,黄金外流。
②措施:整顿银行,调控货币,改革银行体系。
A 取消金本位制,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黄金国有);
B实行美元贬值(扩张性货币政策,鼓励出口,刺激生产,经济民族主义);
C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③作用:使银行和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重建银行信誉,人民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
(2)复兴工业(中心措施):
措施----A1933.6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
B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
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蓝鹰运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