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专题15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0页14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专题15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
文档介绍:
专题15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内容目录:
第一节 百家争鸣
第二节 汉代儒学
第三节 宋明理学
第四节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背景
1根本原因: 社会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2经济: 铁犁牛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3政治: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4思想文化: 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5阶级关系: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任用。
二:代表人物及主张
儒家
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BC551——BC479)
A 核心---仁,遵循“忠恕”之道;
B 礼:周礼 ---克己复礼,提出“正名”主张;
C ”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改良政治。
D对鬼神敬而远之
E 有教无类,开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结合;
F 修订整理“六经”,言论载于《论语》
G 性相近(有教无类的理论基础)
H 重义轻利、富民
孟子
A仁政学说(核心),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三件宝物,省刑罚、薄税敛,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主张。
C人性本善说。
D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要求人们应具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3.荀子:
①主张统治者施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提出“君舟民水”论断强调人民群众力量极大。
④主张“性恶论”,强调用礼乐(即后天教育)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⑤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思想。
⑥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隆礼重法,霸王道并用(吸收法家思想)
道家学派
1.老子
①“道”是世界的根本,即凌驾于天地万物的本原
②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运动,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转化,主张“守静”,即可“以弱胜强”。
③倡导“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建立“小国寡民”(反对诸侯争霸,代表奴隶主)社会。
2.庄子
①提出“齐物”(即齐一万物)观点,把世间万物都看成是相对的,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物无贵贱,无是无非。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②从“齐物”观点出发,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即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要想达到“逍遥”,就要“无所恃”(即不要受各种条件左右)。
③天与人“不相胜”,必须顺从自然。(“天”指的是自然,“人”指的是人为,人为是对自然状态的破坏,无利而有害,故人必须顺从自然--和荀子相反)
墨家:墨子---代表劳动群众,手工业者利益。
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去爱所有人。
②“非攻”,即反对不义之战,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主张各国和平相处。
③“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④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主张“节用”、“节葬”。
⑤提倡“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⑥认识论(三表法)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