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专题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3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专题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Word版含解析).docx
文档介绍:
专题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考点01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4)
考点02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5-6)
考点03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7-11)
考点04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12-15)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三国志》记载,孙权封儿子孙奋为齐王,居武昌;孙休为琅琊王,居虎林(今安徽省),而齐与琅琊均位于曹魏政权境内。孙权该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瓦解分化曹魏政权 B.阐明政权的合法性
C.表明统一南北的意志 D.制造统一全国的舆论
2.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钱币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谷帛的使用范围则相对缩小;北朝实物经济的色彩远比南朝浓厚,绢帛作为货币使用十分盛行。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
A.南朝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北朝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C.南北经济发展相对平衡 D.南方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活跃
3.有学者对大同地区已发掘的北魏时期墓葬进行研究时发现,汉族贵族墓中出土的陶俑服饰有明显的鲜卑族风格;鲜卑贵族的墓葬形制则体现出典型的汉族墓葬风格。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三教合流推动民众观念趋同 B.受统治者“汉化”政策的影响
C.民族间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 D.少数民族普遍推行农耕生产
4.道武帝入主中原以后,面对人口众多的汉族地区,一开始就采取了田租户调的封建剥削方式,中原的封建经济关系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拓跋部贵族面临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他们圈占、抢夺大量的土地,逐渐转化为封建贵族,拥有的奴隶则变成了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材料旨在说明北魏初期( )
A.国家统一为政策调整奠定基础 B.政府在统治区域实行封建剥削
C.拓跋部贵族实行汉族生活方式 D.推动鲜卑族汉化和封建化进程
5.590年,隋朝发布诏令,将府兵制下的职业军人一律改为编户,有事时应征出战,战事停罢之后,散归本籍,和一般民户同样地垦田、纳租课。这一诏令的施行( )
A.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B.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
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大土地所有制形成
6.开元十二年(724年),僧一行领导在全国24个地点测量北极高度、冬夏至日、春秋分日的日影长度,从测量中计算出地球南北相差351里80步(合今129.22公里),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地球子午线的科学测量,据此僧一行制定了比较精确的历法《大衍历》。这说明唐朝(
)
A.形成完善的科学研究体系 B.已经产生了实验科学理论
C.统治者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D.社会风气崇尚开放和自由
7.自唐高祖武德年间开始,中书、门下集议于政事堂,政事堂设于门下省。《通典》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到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这一变化反映出( )
A.行政效率的提高 B.三省体制有效制约皇权
C.决策机制的异化 D.中书省中心地位的确立
8.汉代选官实行察举制,选中的人必须品德高尚,魏晋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等级。唐代科举允许“公荐”和“通榜”,允许人们向主考官推荐优秀人才,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提高及第机会。这反映出唐代科举制度( )
A.兼顾才学和从政能力 B.具有经世致用的色彩
C.受传统选官制的影响 D.沦为应试者投机工具
9.钱穆在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材料反映出唐朝的政事堂( )
A.是独立于三省之外的议政机构 B.利于确保宰相掌握决策权
C.成为尚书省的替代机构 D.发展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10.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 )
A.自耕农经济的破坏与恢复 B.门阀士族制度逐渐瓦解
C.豪强地主势力逐渐式微 D.封建土地集中现象被遏制
11.“(唐中期)自国家置两税以来,天下之财,限为三品:一曰上供(中央);二曰留使(节度观察使);三曰留州。”“州府两税(钱)物斛斗,每年各有定额,征科之日,皆申省司(中央机构)。”据此可知,该财政体制( )
A.改变了战国以来的征税标准 B.加剧了唐后期的藩镇割据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12.唐代,儒学家韩愈激烈地批判佛学,提出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