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专题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3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专题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Word版含解析).docx
文档介绍:
专题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点01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7)
考点02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8-15)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建立“讲****团”,宣讲朝鲜、越南、印度国家衰亡史以及1919年的反殖民斗争。***主编的刊物多次报道了1919年在印度、埃及等国发生的争取民族独立、自主运动的实况。这表明五四运动期间( )
A.知识分子开始关注世界形势 B.***具有国际化战略思维
C.知识分子的视野具有全球性 D.第三世界国家人民互相支持
2.“五四”前后,中国大地上涌现了诸如改造联合会、新教育共进社、曙光社、家庭建设讨论会等新式社团,可谓五花八门;同时,还涌现出了形式多样的新式期刊,如《建设》等。这些新式社团和期刊的大量涌现反映出当时(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B.新民主主义革命显示了巨大力量
C.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人们对新社会表现出极大的渴望
3.随着所生代知识分子的兴起,五四时期出现了新的“平民观:即以阶级观念来诠释“平民”的思想内涵,称其为“劳动阶级”(亦即“农工劳动者”),担负着社会改造的重要责任。新“平民观”的出现表明(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B.知识分子成为社会改造的主力
C.团结农工是革命的首要任务 D.中共成立的组织条件日益成熟
4.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们认识到“仅有学界运动,其力实嫌薄弱”“须要找一个共同奋斗的同盟军……一部分学生领袖……‘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这一转变促进了( )
A.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B.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C.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D.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5.下表表明中国共产党 ( )
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摘录
(1)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二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
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
联合第三国际
A.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为奋斗目标
B.决定加入共产国际并接受其领导
C.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参与北伐
6.1924年1月,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召集中国共产党党员讨论了“国民党一大宣言”,当会议讨论到要不要提出反对大地主的口号时,***明确提出:“我们的组织还不够强大……一旦提出这样的口号,立即就会遭到官员和商人们的反对,我们必然会失败……这种口号现在吸引不了农民群众。”这反映出( )
A.共产国际行事较为激进 B.革命统一战线工作受阻
C.***务实的革命作风 D.党内存在右倾主义思想
7.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之时,共产国际阐明了这样的观点:中国的民权主义,不能当作一般的“天赋人权”看待,“只有那些真正拥护反帝斗争纲领的分子和组织,才能广泛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由此可知,民权主义( )
A.必须以民族主义为前提 B.与“天赋人权”有本质的区别
C.是新三民主义核心思想 D.改善了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8.1927年是中国革命道路转变的重要一年,中共对革命的领导权由开始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下”进行,转变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这一变化( )
A.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
B.是中国共产党对俄国革命道路的照搬
C.纠正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思想混乱状况
D.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9.1912年12月,民国政府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规定工艺物品与方法的发明及改良者可以申请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1915年,财政总长周学熙等投资的华新纺织公司申请在直鲁豫等省享有30年设厂专利权,农商部依据该章程不予批准,民国政府的举措( )
A.推动了民族纺织工业的起步 B.刺激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有利于技术创新与经济竞争 D.取消了官僚资本的既有特权
10.1927年10月2日,中共中央致信广东省委函,“日内迭接各方报告,知道前敌遗败的情形。中央对于叶、贺军队这次的失败,尚须经过详细的调查”,“然以现在已有的材料推断,南昌起义一开始即没有坚决地处置敌人,一直到夺取潮汕,处处予敌人以聚集军力合而谋我的机会,实为失败的主因”。中共中央此处强调的是( )
A.南昌起义在军事策略的运用上存在不足 B.起义军受多种因素影响未能取得显著战绩
C.南昌起义失败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