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十月革命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列宁主义被誉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列宁开创性理论探索的是 ( )
A.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B.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获胜
C.无产阶级肩负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使命
D.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其基本的理论包括: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获胜等。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建设中的新发展,主张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巩固工农联盟。而“无产阶级肩负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使命”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不是列宁主义的主张,所以C符合题意,排除A、B、D。
2.(2021·嘉兴模拟)“在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它启示了一个新的开端,不通过资本主义或西方模式而走向现代化的一条新道路”。“它”最有可能是 ( )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十月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埃及民族独立运动
【解析】选B。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现代化,从而开辟出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新的发展道路,故答案为B;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排除A;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南方的黑人奴隶制,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排除C;埃及民族独立运动胜利后并没有摆脱西方模式走向现代化,不属于“新道路”,排除D。
3.(2021·杭州模拟)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他认为“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据此理解十月革命的性质是 ( )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C.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D.不妥协的爱国主义运动
【解析】选A。根据材料“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所以A正确。
4.1918年10-12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以劳动手册代替身份证、公民证和其他证件,只有劳动,持有按月标记的劳动手册,才能获得口粮。这主要是由于 ( )
A.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行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土地国有化的实行
【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1921年推行的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种,是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为了在国内革命战争以及抵抗帝国主义干涉中保卫革命成果而在农业方面采取的一种非常措施,即各种农产品除了口粮和种子之外,全部都要上交,由政府付给一定货币,实际上和无偿征收没有区别,以此来补充前线所需,因此A正确;粮食税的推行是在1921年后,B排除;农业集体化运动是苏联在1930年后推行的政策,C排除;材料与土地国有化政策无关,D排除。
5.(2021·衢州模拟)“他们从苏俄国情出发,认识到在一个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里,必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联合绝大多数居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而要做到这点,就需发展唯一能使农民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结合的环节——商业。”由此可知,当时苏俄政府采取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粮食税,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因此B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A排除;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与材料无关,是苏联模式形成的主要方式,排斥市场调节,C、D排除。
6.列宁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这里的实质指 (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利用市场机制
C.实施农业集体化
D.实行指令性计划体制
【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宁认为商业交换可以使农业和工业之间产生联系,而这需要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当时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故B正确;实行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实施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