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11.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解析版).doc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35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11.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解析版).doc
文档介绍:
微专题12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专题剖析】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1.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一战。
2.社会主义的发展
1922年底苏联成立,并实施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
3.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了危机,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二战。
4.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
(1)各国把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推动作用。
(2)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1)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全球化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
(2)表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6.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良好。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僵化、改革效果不明显,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促使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7.新中国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2)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8.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获得独立后,都把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1.问题: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表现:战争与经济危机时,各国通过提高关税等措施保护本国贸易)。
2.解决——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1)1947年,23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1995年元旦,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
3.影响
(1)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2)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3)经济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化。
(4)贸易手段发生改变。20世纪90年代后,电子商务逐渐兴起。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1.背景:20世纪初经济大危机时,各国滥发纸币、货币贬值、汇率战,造成金融混乱。
2.解决
(1)1944年7月,在美国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2)194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重建国际货币制度。
(3)1945年底,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WB)成立,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3.核心: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4.作用:稳定了二战后的国际金融秩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美国霸权。
5.崩溃:20世纪70年代,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对美元实行浮动汇率。
6.新发展
(1)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如证券市场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
(2)不同金融机构相互融合,如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走向融合,促使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出现。
【高考真题】
1.(2021天津卷·11)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埃俄国( )
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
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 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
【答案】A
【解析】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反映了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即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到人民内部的矛盾,故选A项;“消失”说法错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对立依然存在,排除B项;苏维埃俄国的政权基础没有变化,仍是无产阶级,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建设道路探索已经突破,排除D项。
2.(2021广东卷·15)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 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
C. 完善新经济政策 D. 冲破西方技术封锁
【答案】A
【解析】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做法是为了适应苏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工业化培养人才,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