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9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农业和畜牧业:
(1)农业。
①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
②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美洲的玉米和南瓜等。
(2)畜牧业: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2.社会分工:
(1)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
(2)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3)一部分人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4)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3.国家产生:
条件
(1)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3)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
(4)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
国家
形成
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社会
分化
(1)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2)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搜集各文明区域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出现的史料,从“唯物史观”角度知道文明诞生的标志及原因。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文明的诞生: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2.各古代文明特点及成就:
古代
文明
地域
主要
时间
文明的早期发展(主要成就)
政治
文化
埃及
东北
前
3100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1)创立象形文字,生产主要书写材料莎草纸
(2)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文明
非尼
罗河
流域
年
左右
(法老、宰相、州长);建造金字塔(体现法老至上权威,建筑和数学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
巴比
伦
文明
西亚
两河
流域
约公
元前
18世
纪
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1)创立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2)创作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诞生洪水与方舟传说
(3)发明60进制
印度
文明
南亚
印度
河和
恒河
公元
前6
世纪
形成种姓(等级)制度
创立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按位计值,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流域
希腊
文明
东南
欧巴
尔干
半岛
南部
和爱
琴海
岛
公元
前8
世纪
至公
元前
6世
纪
(1)发展起数量众多的具有小国寡民特征的城邦
(2)斯巴达实行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1)文学:神话、悲剧、喜剧
(2)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3)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1.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特点。
2.结合各文明古国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形成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特点的条件。
探究点一 文明的产生
1.文明产生的条件
史料 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促进了生产发展,还导致了父权制确立,氏族制度瓦解,加速了阶级的形成,为文明到来开拓了道路①。而且,也为后来的剥削制度奠定了最早的基础②。
——宋兆麟等《中国原始社会史》
【思维交互】: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明产生的前提。
◆【微点拨】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信息
①私有制的出现,有利于文明的产生;②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也推动了剥削制度的产生
结合所学得出答案
提示:农耕畜牧的产生推动了社会分工,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人类开始迈入文明的门槛。
2.文明产生的标志
史料 最初人类文明出现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国家制度的确立,文字、文献的形成,冶金业及制作金属工具的普及,城市建筑的设置四个方面。
——陈明远《质疑四大文明古国》
【思维交互】: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微点拨】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关键能力
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