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讲+练】8.2城镇化与大都市发展(含国家发展战略)-【人教版】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讲练测.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50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讲+练】8.2城镇化与大都市发展(含国家发展战略)-【人教版】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讲练测.docx
文档介绍:
第八单元 乡村和城镇
8.2 城镇化与大都市发展(含国家发展战略)
考察方向与核心素养
以示意图、区域图、坐标图、景观图为依据,判断城镇化的特点、进程、地域差异,分析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城镇化问题的治理措施。(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以世界或我国某个城市的材料、区域为背景,考查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以我国区域一体化战略为背景,考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背景及措施(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考情
城镇化和城市辐射问题多与城乡区位、城乡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等联合考查;此外,本专题多与区域一体化发展联合考查。近几年既会在选择题中出现,也会在综合题中出现。
近几年高考典例有:2022·北京T19;2022·海南T1-2;2022·山东T1-2等。
【知识梳理】
1.城镇化
(1)标志
城镇人口总数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率)
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
(2)动力机制
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不同国家城镇化特征
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起步早,1851年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镇化率超过50%的国家
起步晚,发展快,大部分国家在二战后才开始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
水平
20世纪70年代城镇化率一般在70%左右,处于后期阶段
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990年城镇化率只有33.6%,处于早期和中期阶段
城镇化
发展趋势
出现逆城镇化
城镇化发展速度快,超过发达国家
(4)城镇化阶段和进程
项目
城镇化水平
速率
阶段特点
A. 初期阶段
较低,低于25%-30%
缓慢
城镇化发展缓慢
B. 中期阶段
从25%-30%增长至70%
迅速
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城镇不断扩大,甚至出现城市带,各类城市问题凸显
C. 后期阶段
较高,高于70%
趋缓甚至停滞
人口和产业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出现逆城镇化
(5)城镇化进程的一般特点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郊迁往城镇和中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力: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等。
乡村的推力:农村人口增长快、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生态环境恶化等
市区城市病突出
小轿车等交通工具普及
乡村和中小城镇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
市中心的再开发,市区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
图解
※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可能出现的问题
超前城镇化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主要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驱动,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步伐赶不上人口城镇化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城中村”的现象频现。
滞后城镇化 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前,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镇化的发展,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发挥,还引发了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这违背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规律。
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大 我国东部的自然禀赋(气候、地形等)比中西部优越,故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中西部高,城镇化水平也高;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政策向沿海地区倾斜,沿海地区开放程度高,促进东部地区发展,从而吸引大量劳动力流向东部城镇,进一步加剧城镇化的地域差异;在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我国的城镇化区域差异将不断缩小。
(6)城镇化的意义和影响
——意义:①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④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有利影响:①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③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④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不利影响:①资源问题:资源紧张、枯竭
②污染问题:大气、水、垃圾、噪声等污染
③社会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 城镇化过程中问题及措施归纳
问题
成因
措施
资源短缺
耕地面积减少
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
城镇、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短缺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防治水污染,跨流域调水
生态问题
地面沉降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
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环境污染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