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讲+练】12 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避-【人教版】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讲练测.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9页1.09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讲+练】12 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避-【人教版】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讲练测.docx
文档介绍:
第十二单元 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避
考察方向与核心素养
以示意图、统计图表、区域地图、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常见的自然灾害成因、危害、分布;以及防灾减灾的一般措施,常见灾害的自救、互救。(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考情
自然灾害在全国卷中曾单独作为综合题的选考题,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步伐,本单元的内容更多的与其他章节内容有机融合,单纯考查自然灾害的题型现已不多见。
较少单独考查,并不意味着本单元不重要。自然灾害有机融合入其他内容中,对考生的要求也随着变高,因此,本单元的复****重在梳理各类常见的自然灾害,尤其是对灾害成因、分布以及防避的分析。
【一、地质灾害】
1.地震
(1)形成: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
(2)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危害: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基础设施;造***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衡量指标:震级和烈度。
①震级: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
②烈度: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烈度越大,破坏越严重。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来说,震级越高、距震中越近、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烈度还受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因素的影响。
(5)地震构造:
①震源是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②震中是指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
③震源和震中之间的直线距离称为震源深度。震源越浅,破坏程度越大。
④震中距是地面某个地点距离震中的直线距离。在同一次地震中,一般离震中越近,破坏程度越大。
⑤等震线是指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点连接而成的曲线。它并不是一个同心圆。
2.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
泥石流
概念
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地质现象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发生条件
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
地形陡峻、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大量水流
多发地区
山地丘陵区,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地势起伏较大、降水强度大的地区
3.防灾减灾
地震
---地震发生前:
积极展开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学****地震发生后的自救和互救措施;
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地震发生时:
逃至开阔平坦的室外空地,保护头部;
躲入牢固家具地下,尤其是在现代高层建筑中;
---地震发生后:
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志。
滑坡
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或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
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
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注意保护好头部,避灾场所不要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
滑坡停止后,不要立刻回家查看情况;
立即将灾害报告给相关部门。
泥石流
在山区遭遇大雨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与泥石流垂直的方向一边的山坡上跑,不要在谷地停留;
若在房屋内一定要设法从房屋中撤离,跑至开阔地带;
在野外尽可能选择平整的高地露营,避开陡坡、沟谷。
※ 人类活动诱发的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