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6讲 内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人教)(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0页1.26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第6讲 内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人教)(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讲义+练****全国通用)
第6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基础知识梳理】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概况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六大板块(根据板块构造学说)
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随着时间推移,地中海面积扩大?缩小?
喜马拉雅山形成原因?
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原因?
日本多地震原因?
秘鲁多地震原因?
冰岛多地热资源的原因?
新西兰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东非大裂谷的成因?
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层)
(1)理解褶皱的形成
强烈的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背斜和向斜
通常情况下: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中间老两侧新
向斜:中间新两侧老
背斜成谷的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形成谷地。
向斜成山的原因:向斜底部受挤压作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形成山地。
(3)背斜和向斜的岩层新老问题
(4)背斜和向斜在实践中的意义
背斜:找石油、天然气、建隧道、建采石场。
向斜:地下水的储藏区。
(5)断层构造
岩层发生断裂错位,上下移动,形成断层。
(6)断层的分类:
地垒:形成块状山地。
地堑:形成谷底或者低地。
断层的实践意义:
泉水、湖泊分布地;大型工程(铁路、公路、桥梁、水库)要避开断层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五种主要的外力作用
主要的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
①风化作用:地表的坚硬岩石与大气、水、生物接触中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②侵蚀:流水侵蚀(V形谷、丹霞地貌)
流水溶蚀(喀斯特地貌)
冰川侵蚀(U形谷)
风力侵蚀(雅丹地貌)
海浪侵蚀
③搬运作用:流水搬运、风力搬运、冰川搬运、海浪搬运
④沉积作用:流水沉积(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风力沉积
⑤固结成岩:因为压力使沉积物固结硬化的过程。
相似外力作用和地貌区分
(1)流水侵蚀和流水溶蚀
【流水侵蚀】是物理侵蚀,可分为风化、溶解、磨蚀、浪蚀、腐蚀和搬运作用。其标志性地貌有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等。
【流水溶蚀】是通过化学反应侵蚀,标志性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如我国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湖南武陵源黄龙洞等。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 然后有几个化学方程式好像
流水侵蚀涉及的范围应该比溶蚀广得多
V型谷和U型谷
【V型谷】在所有的河流侵蚀中,起主导作用的侵蚀作用中市下切侵蚀。在山区或地壳做上升运动后,河流通常在断裂处沿着倾斜地面开始发育,断裂处岩石较破碎、易被侵蚀搬运,河流不断下切,使得横截面呈狭窄的“V”形。
【U型谷】冰川对陆地的侵蚀方式类似于大型挖掘作业,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岩块进行拔蚀和搬运,岩块与冰川底层冻结在一起伴随冰川移动对地表产生刨蚀和擦磨。冰川的侵蚀与搬运移走了大量风化物以及河谷表层土壤,两壁上的岩石经过冻融作用后也变得松散、易崩塌。冰川下蚀与展宽,冰川谷两侧谷壁因此也变得平直而直立,冰川消融退缩后就留下了“U”型谷。
(3)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冲积扇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