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24讲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治理-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人教)(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8页28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第24讲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治理-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人教)(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讲义+练****全国通用)
第24讲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治理
【基础知识梳理】
一、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1.概念
荒漠化: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荒漠化的类型
(1)土地沙漠化:指单纯风力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主要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非沙土地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如科尔沁沙地。
(2)石质荒漠化:由于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发生水土流失,最终形成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表现尤为明显。
(3)次生盐渍化: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或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表层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
(4)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地表土流失后,露出红色石山或红色土层,土地丧失了生产力,被称为红漠化。它与石漠化有相似之处。
(5)寒漠化:高山及高原地区,气温常年很低,土壤发育差,植被难以生存,形成寒漠化现象。
(2)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3.形成原因
3.分布
(1)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4%。
(2)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
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三、荒漠化的危害
1.危害范围大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涉及范围广。
2.危害程度深
(1)经济危害: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威胁,经济损失巨大。
(2)生态危害: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生产危害: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四、荒漠化的防治
1.国际社会: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防治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行动。
2.我国: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4.防治措施
采取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
5.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1、湿地及其生态功能
2.湿地的分类
(1)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特点
(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二、湿地资源问题
1.问题的产生与表现
2.案例:萎缩的洞庭湖
(1)原因
(2)危害: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洪涝灾害日趋严重;发生航道断航现象;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三、湿地保护
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
地区
具体措施
洞庭湖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措施
三江平原
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