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35讲 环境保护-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人教)(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9页22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第35讲 环境保护-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人教)(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讲义+练****全国通用)
第35讲 环境保护
【基础知识梳理】
一、环境概述
1.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按其属性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 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
(2)社会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
2.环境因素:是指构***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包括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和社会环境因素(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二、环境问题概述
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环境问题按产生原因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分为两大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资源短缺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形成环境污染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就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酸雨等)、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等)、土壤污染、噪音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
生态破坏:森林毁灭、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三、自然资源短缺问题
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⑴概念: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⑵分类: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①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②非可再生资:源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
2、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水资源问题、土地资源问题、矿产资源问题
※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问题
表现
淡水资源短缺
主要原因
①人口的迅速增加与经济的加速发展(基本因素)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客观因素)③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主要因素)④水污染严重⑤流域植被和湿地的毁坏
解决措施
开源: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
节流: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加强污水处理和利用
保护:退田还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江河断流,湿地干涸的现象。
※土地资源问题
(1)中国土地资源问题的表现:一是耕地资源短缺,二是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的具体表现: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
(3)中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的原因:
①非农业建设用地(城市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增长迅速
②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如作为林地、草地和鱼塘用地等)
③土地退化,加剧耕地不足
(4)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②提高土地利用率
③提高耕地质量
④科学开发土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