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地理-2023年高考地理预测卷02(福建卷)(全解全析).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1.94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地理-2023年高考地理预测卷02(福建卷)(全解全析).docx
文档介绍:
2023年福建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2(福建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纵比降是河段两端的高程差与流程之比,其变化主要取决于河床高程、河流水量等因素。黄河龙门一潼关河段(以下简称“龙潼段”)冲淤变化剧烈。三门峡水库(左图)建成后,该河段的水沙运移深受影响。1973年以来,三门峡水库调整运行方式,实现库区净排沙。右图示意1960~2000年龙潼段流量1000m3/s时的纵比降和龙门站年均流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60~1970年纵比降的变化趋势,反映出龙潼段(   )
A.河道弯曲程度降低 B.潼关附近河床抬升
C.雨水补给明显增多 D.龙门附近侵蚀加剧
2.与1968年相比,1976年(   )
A.潼关、龙门水位均较低 B.潼关、龙门水位均较高
C.潼关水位较低,龙门水位较高 D.潼关水位较高,龙门水位较低
3.与1976年相比,1998年龙潼段(   )
A.流速较快,年输沙量较少 B.流速较快,年输沙量较多
C.流速较慢,年输沙量较少 D.流速较慢,年输沙量较多
【答案】1.B 2.A 3.C
【解析】1.由材料可知,纵比降是河段两端的高程差与流程之比,1970年纵比降3.5‰,纵比降的数值降低,1960~1970年龙潼段河道没有发生改道,流程基本不变,高程差的数值变小,可能是潼关附近河床抬升变高或者龙门附近侵蚀加剧变低使得两点高差变小,1960~1970年龙门河流径流量是减少的趋势,龙门附近河床侵蚀减弱,不会出现侵蚀加剧变低的情况,1973年以来,三门峡水库调整运行方式,实现库区净排沙。1973年以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自1960年三门峡水库投入使用泥沙淤积不断增加,泥沙沉积多,潼关附近河床抬升变高,D错误,B正确;1960~1970年龙潼段没有发生改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泥沙在河道沉积,河道弯曲程度不会降低,A错误;雨水补给明显增多会使径流量增加,与图中材料所示的1960~1970年龙门河流径流量是减少的情况不符,C错误。故选B。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1973年前三门峡水库是泥沙淤积不断增加的情况,潼关段泥沙沉积多,1973年以来,三门峡水库调整运行方式,实现库区净排沙。潼关段净排沙后使附近河床降低,潼关水位也降低。1968年纵比降3.9‰,1976年纵比降4.1‰,纵比降是河段两端的高程差与流程之比,纵比降的数值变大,流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高程差的数值变大,龙门段落差变大水流更急,河床沉积的泥沙受到流水侵蚀,河床降低,1968年和1976年龙门站流量基本相同,龙门水位降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与1976年相比,1998年纵比降基本不变,高程差的数值不变,龙门站流量减少,落差不变水量减少,龙潼段水流流速较慢,水流流速慢,输沙能力弱,年输沙量较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纵比降也即纵坡降,以千分率或万分率表示。河段水面沿河流方向的高程差与相应的河流长度的投影(即水平距离)相比,称之为水面的纵比降。河流(河谷、沟道等)纵剖面坡度是反映各级阶梯的基本形态测量指标,它间接地反映势能大小。
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主要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该轨道交通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口规模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   )
A.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增大
C.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 D.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
5.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的影响是(   )
A.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 B.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
C.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 D.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
【答案】4.C 5.A
【解析】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运行五年后核心区人口规模远大于运行初期人口规模,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A选项错误;运行五年后边缘区沿线人口分布差异小于运行初期,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边缘区以居住用地、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随着市郊线的建成,市郊线沿线地区交通通达度提高,边缘区人口向市郊线沿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