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地理类型04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大气受热过程(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6页56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地理类型04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大气受热过程(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类型4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大气受热过程
1.(2022·山东日照·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平流海雾一般是暖气流受海面冷却,水汽凝结而成的雾;混合海雾一般是近海面水汽接近饱和的空气与冷空气混合而产生的雾。受东亚大陆和热带海洋的交替影响,我国珠江口海域海雾频发,混合海雾和平流海雾是其主要类型。研究表明,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及海气温差、大气层结等条件影响珠江口海雾的形成和消散。下图为某次珠江口混合海雾发生时的大气环流形势,此时600~1700米高度范围出现逆温现象。下表为两类海雾相关气象数据。
海雾类型
相对湿度(%)
风速(m/s)
风向
海气温差(℃)
平流海雾
88.5
3.1
偏南
-0.21
混合海雾
90.8
2.2
偏北
0.54
(1)判断珠江口混合海雾形成的季节,说明其形成过程。
(2)绘制折线表示珠江口该次混合海雾发生时的气温垂直分布状况(3000米高度气温5℃)。
(3)说明平流海雾形成后,海气温差增大对其发展的影响。
【答案】(1)冬季 大陆上的冷高压向南扩展,冷空气前缘到达珠江口海域,地表干冷空气与珠江口暖湿气流交会混合,暖湿空气温度降低,水汽达到饱和,凝结成雾。
(2)起底温度10°C到20°C。折线两拐点
(3)平流海雾发生时,气温高于海水表面温度;因为海水温度变化小,所以海气温差增大时主要是气温升高;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海雾的消散加快。
【解析】
本大题以两类海雾相关气象数据表格和某次珠江口混合海雾发生时的大气环流形势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混合海雾的形成、绘制混合海雾发生时的气温垂直分布折线图、海雾的形成和消散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混合海雾一般是近海面水汽接近饱和的空气与冷空气混合而产生的雾,由某次珠江口混合海雾发生时的大气环流形势图片可知,北部地区出现高压天气系统,此时季节最可能是冬季。大陆上的冷高压范围不断向南扩展,较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海雾生成时,冷空气前锋抵达珠江口海域,地表干冷空气与珠江口暖湿气流交会混合形成混合海雾。
(2)绘制折线图,首先明确的是3000米高度气温5℃,其次,600~1700米高度范围出现逆温现象,最后,珠江口海面冬季气温起底温度10°C到20°C。
(3)平流海雾一般是暖气流受海面冷却,水汽凝结而成的雾;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及海气温差、大气层结等条件影响珠江口海雾的形成和消散。平流海雾形成的海气温差是-0.21,说明气温高于海水表面温度;海水温度变化小,海气温差增大时其实主要是气温升高;低层大气存在逆温层,有利于海雾的长时间维持,若气温升高,逆温层就会慢慢消失,海雾难以维持而消散,气温升高也会使水汽不易凝结,加快海雾的消散。
2.(2021·北京海淀·高三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气含氧量对人体的运动和健康至关重要。下图为两个运动员训练基地位置图。
表不同海拔与海平面的含氧量比
海拔/米
0
1000
2000
3000
4000
含氧量比/%
100
89
78
70
61
(1)依据上表,绘制不同海拔与海平面的含氧量比统计图,描述含氧量比随海拔的变化特点。科学研究发现,大气含氧量比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