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地理作图类(解析版)-2023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主观题暑期分题型训练.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3页1.69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地理作图类(解析版)-2023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主观题暑期分题型训练.docx
文档介绍:
2023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主观题暑期分题型训练
地理作图类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1.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水、热交换。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水温存在差异(下图),导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太气、海洋在垂直方向存在明显的环流,进而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的气候。
(1)用箭头画出图中大气、海水环流方向,用图例 标出云雨区,写出海水的性质(冷、暖)。
(2)若该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水温差异加大,推测其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1)标出大气环流方向标出大洋环流方向云雨区;海水的性质(冷、暖)。
(2)太平洋东岸(秘鲁、智利)更加干旱;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增多等。
【解析】本题以海气水热交换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洋流和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
(1)读图可知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水温存在差异,东部水温偏低,西部水温偏高,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水、热交换。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相对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相对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上升过程中空气冷却易形成云雨区,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空气的水平流动由高压指向低压,大气环流由此形成。读图,结合洋流分布可知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水温低,原因是该地区受信风(离岸风)吹拂,表层海水被吹走,下层较冷的海水上翻形成,上层较暖海水在信风的吹拂下进一步向西流动,形成海水环流。如图:
(2)若该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水温差异加大,则说明海水上翻作用加强,带来更多的有机质,会使得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增多;若该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水温差异加大,则会导致大气环流加剧,使得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地区气流下沉加剧,高压加强,气候的干旱程度加剧。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丘与湖泊共存是沙漠中的独特景观,气候、地下水和盛行风向的变化影响着沙丘和湖泊的演化。科学研究表明,新月形沙丘形成后,沙丘背风地带地面水平方向上出现风速差异,从而导致沙丘基部侵蚀速度更快(左图)。我国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最高大的沙丘所在地,沙丘海拔多在1400—1600m,沙丘高度一般在200—300m之间,当地某湖泊经历了从月牙湖到双湖的演化过程(右图):在阶段Ⅰ形成月牙湖(水积累在月牙湖盆),在阶段Ⅱ该湖所在地区气候曾一度极端干旱,新的新月形沙丘形成,后来月牙湖演化为双湖。
(1)画出阶段I此地新月形沙丘的等高线示意图,并标出指向标。
(2)阐释该湖泊在阶段Ⅱ演化为双湖的过程。
(3)此双湖中西湖较浅,东湖较深。推测东湖深度较大的原因。
【答案】(1)画图正确(等高线数值变化,形状及疏密分布,指向标)
(2)该区域在阶段Ⅱ气候一度极端干早,导致湖泊水位降低,湖盆出露;盛行风风向发生改变,西北风作用下,在湖盆中部形成新的新月形沙丘;后期气候变湿,地下水水位上升,洼地再度积水形成双湖。
(3)在湖泊演化为双湖过程中,东湖位于沙丘的背风地带;背风地带沙丘基部风力侵蚀速度更快,湖盆更深。
【解析】本题以新月形沙丘和湖泊形成为试题背景,涉及新月形沙丘、沙漠湖泊地貌的形成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1)根据所学,新月形沙丘缓坡指示来风的方向,陡坡指示背风坡。根据题干中”我国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最高大的沙丘所在地,沙丘海拔多在1400~1600m"以及右图阶段I的东北风的盛行风向,画图如下(等高线最小数值取1400m,等高距100m,通过数值变化呈现地势变化;等高线形状画为新月形,等高线疏密分布反映坡度陡缓,指向标辅助盛行风为东北风):
(2)根据材料“在阶段Ⅱ该湖所在地区气候曾一度极端干旱,新的新月形沙丘形成,后来月牙湖演化为双湖”可知,Ⅱ阶段,因湖泊所在区域气候一度极端干旱,导致湖泊水位降低,水面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湖盆出露。此后,盛行风向从东北风改为西北风,在盛行风向的改变作用下,新的新月形沙丘形成于湖盆中部。后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增加,气候变湿,地下水水位上升,洼地再度积水,形成双湖形状。
(3)在新月形沙丘,迎风坡以堆积为主,背风坡以侵蚀作用为主,风力侵蚀作用更强。结合上题分析,在湖泊演化为双湖过程中,西湖位于迎风坡,东湖位于沙丘的背风地带。背风坡,在风力作用下发生风蚀作用,背风地带沙丘基部风力侵蚀速度更快,东湖的湖盆更深,积水更深。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