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6 环境保护
高考内容要求
思维导图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考点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
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类与危害
3.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①
②
③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问题
原因
分布
主要危害
植被破坏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
热带雨林尤为严重
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
生物多样
性减少
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
人类活动区
部分物种减少或灭绝
水土流失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
我国黄土高原及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
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损失,破坏土壤结构
荒漠化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非洲最严重,其次是亚洲。我国西北、华北(春季)
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能力降低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①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
②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角度1 人类活动对水域环境影响
1.(2019·全国卷Ⅰ,44,10分)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10分)
答案 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解析 要求学生能够从题目图文信息中准确获取地理信息,并能用简洁的文字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不同比例尺的两幅图体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河流开发以及河道治理旨在体现人地协调发展观和绿色发展观念。该工程建设对当时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去分析。
角度2 青藏高原采挖冬虫夏草对生态影响
2.(2016·海南卷,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 (生态环境脆弱,破坏易,恢复难。)植被破坏;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分涵养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加剧;鼠害等生物灾害易发。(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的地区,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对其他
植被破坏严重,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加剧草场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导致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考点二 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
主题1 自然资源与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1.自然资源的含义
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关键是把握其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掌握自然资源的类型,要从其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进行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2.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资源问题
表现
原因
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短缺危及农业、工业生产与生活,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基本因素——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
客观因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