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地理微考点:地形对气候整体的影响-备战2023年高考总复习地理微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0页5.04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地理微考点:地形对气候整体的影响-备战2023年高考总复习地理微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docx
文档介绍:
高频考点527  1、地形对气候整体的影响
①形成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②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地形特别是山地,往往是自然环境的分界线)。
如美洲西部的气候多呈现狭长带状分布,主要是受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纬度偏高,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势高,阻挡冬季风;欧洲西部南北高(多东西向山脉),中部低,有利于西风带深入内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广。
③影响大气环流。
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④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
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⑤形成雨影效应
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西风气流受到了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⑥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
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拓展提升】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北岛和南岛属于年轻的褶皱带,多山地、丘陵,自然环境区域差异显着。图为新西兰地形分布图,M区是新西兰的主要小麦种植区。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说明新西兰山地、丘陵的形成过程。
(2)与北岛相比较,说明新西兰南岛多雪峰和冰川的原因。
(3)分析新西兰南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M区成为新西兰主要小麦种植区的比较优势。
【答案】(1)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抬升形成山地、丘陵。
(2)南岛纬度高,山地比重大,平均海拔高,气温低;终年受西风控制,且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3)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阻挡盛行西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4)M区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光照充足,适合小麦种植,地形平坦开阔,利于规模化生产。
【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西兰地处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抬升形成山地、丘陵。
(2)读图可知,新西兰南岛比北岛所处纬度高,气温低;读图及图例可知,南岛山地面积广,平均海拔高,气温低。由图中纬度分布可以看出,南岛位于40°S—50°S之间,终年受来自于太平洋的湿润的盛行西风的影响,加之山地地形的抬升,降水丰富。因而南岛比北岛多雪峰和冰川。
(3)读图可知,新西兰南岛上的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该地位于盛行西风带,山地可阻挡盛行西风,西坡为迎风坡降水丰富,东坡为背风坡降水少;从图中看,该山地海拔3000米以上,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4)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光照不足。读图可知,M地区位于南岛东南部,来自太平洋的盛行西风受地形阻挡,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阴雨天气少,光照充足,适合小麦种植;读图可知,M地区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大规模的生产。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南的三江并流地区有世界上罕见的“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下图为西南区域图和三江并流及云南丽江周边区域图。
材料二:赤水河是长江唯一没有筑坝的一级支流,流域海拔为200—1900米。据记载:“赤”者,“流卷泥沙,每遭雨涨,水色浑赤,河以之名也”。
(1)简述三江并流地区形成“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奇特景观的地质原因。(从内力和外力作用两方面说明)
(2)说明云南省西部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分析赤水河含沙量季节变化大的原因。
材料三:
(4)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
【答案】(1)地处板块交界处,板块相互碰撞、挤压、抬升,形成一系列平行山脉;在地形抬升过程中,分布于山谷的河流侵蚀作用强,从而形成了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奇特景观。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