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3部分 第3章 课时64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1.38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3部分 第3章 课时64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docx
文档介绍:
课时64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1.地区产业结构
(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以工业或者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影响因素: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
(3)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差异
①非洲的布隆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②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
特别提醒 三次产业比重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只能大致说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不仅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还与其他因素相关。例如,美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这与美国的耕地面积广、农业投入较多等有关,但不能说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其他发达国家低。
2.产业结构的升级
(1)表现
①劳动力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②国民经济重心变化: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③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2)升级的原因
①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
②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3.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1)概况
(2)变化过程
发展阶段
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特点
形成原因
工业化初期
轻纺工业
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
接近原料产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重化工业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国家实施了重工业化的战略决策;原有的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等优势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后
金融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设立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开放的服务环境等
思考 产业升级就是指三次产业的提升吗?
答案 不完全是。产业升级既有三次产业之间的逐级提升,也有三次产业内部的优化。
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升级和各产业内部的结构优化。
1.产业内部的优化
(1)农业内部的产业优化
部门
结构变化
种植业
比重呈下降趋势,但生产水平提高
畜牧业
比重逐渐提高
林业
从单纯提供林产品转向注重生态功能
渔业
从单纯依靠捕捞转向适度捕捞、注重养殖,比重稳步上升
(2)工业内部的产业优化
调整前
调整后
轻纺工业为主
重化工业为主
原材料为重心
加工组装为主
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高附加值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
2.产业结构升级
(1)阶段
(2)规律
①区域发展前期,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
②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速,产业结构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③当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
(3)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
可以通过产业延伸、产业更新、技术突破等途径升级该区域的产业结构;也可以从微笑曲线寻求企业的升级路径。微笑曲线中间环节是工农业生产,附加值低;左边是研发、右边是营销,附加值高。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
3.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
影响因素
举例
地理区位
休斯敦地处沿海,纬度较低,适于发展航天工业,使其发展成为航天中心
自然资源
资源枯竭地区的产业转型,如德国鲁尔区
劳动力
日本的“高龄少子化”特征,带动服务业比例的提高
科学技术
科技进步促使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形成,如新材料、新能源等工业部门的涌现
区域协同与竞争
伴随着上海汽车装配产业的增长,上海周边城市的制造业转为以汽车配件生产为主
产业基础
某些地区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发展钢铁物流产业
政府政策
政府采取专门措施对各种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鼓励或限制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美国目前鼓励制造业回流
生态环境
为落实环境保护目标,北京三环以内的地区产业结构转变为第三产业占绝对重要地位
发展阶段
三大产业结构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
4.区域产业发展措施
产业
措施
第一产业
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防止水土流失(或土地荒漠化等),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培育优势品牌;拓展销售市场等
第二产业
调整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调整工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改造设备及生产工艺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树立品牌意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