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人教物理3 第二节 机械波 新题培优练.doc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物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7页36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高中人教物理3 第二节 机械波 新题培优练.doc
文档介绍: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17·高考天津卷) 手持较长软绳端点O以周期T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带动绳上的其他质点振动形成简谐波沿绳水平传播,示意如图.绳上有另一质点P,且O、P的平衡位置间距为L.t=0时,O位于最高点,P的位移恰好为零,速度方向竖直向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简谐波是纵波
B.该简谐波的最大波长为2L
C.t=时,P在平衡位置上方
D.t=时,P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选C.由题意知绳上的质点在竖直方向上振动,波水平向右传播,故该波为横波,选项A错误;在t=0时刻,P点在如图所示位置时,波长最大,则有λ=L,λ=4L,选项B错误;t=0时,P在平衡位置且向上振动,当t=时,P在平衡位置上方,选项C正确;当t=T时,P处于从最高点向平衡位置运动过程中,故速度方向向下,选项D错误.
2.A、B两列简谐横波均沿x轴正向传播,在某时刻的波形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经过时间t(t小于A波的周期TA),这两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分别变为图中丙、丁所示,则A、B两列波的波速vA、vB之比可能是(  )
A.1∶1    B.2∶1
C.1∶2 D.3∶1    E.1∶3
解析:选ACE.由题图读出,A波波长为λA=24 cm,甲图到丙图一定相隔半个周期,所以周期TA=2t;B波波长为λB=12 cm,乙图与丁图的波形图相同,经过的时间一定是整数个周期
,所以周期TB=(n=1,2,3,…),波速vA===,vB===,得到vA∶vB=1∶n,所以A、B两列波的波速vA、vB之比可能是A、C、E,不可能是B、D.
3. 如图所示,当波源和障碍物都静止不动时,波源发出的波在障碍物处不能发生明显衍射.下列措施可能使波发生较为明显衍射的是(  )
A.增大波源的振动频率
B.减小波源的振动频率
C.增大障碍物的长度
D.减小障碍物的长度
E.波源远离障碍物运动
解析:选BDE.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的原因是障碍物的长度远大于波长,只要增大波长可满足题目要求.由λ=知,v不变,减小f,λ增大,故A、C错,B、D对;波源远离障碍物将产生多普勒效应,等效于增大波长,衍射明显,故E对.
4. (2016·高考天津卷)在均匀介质中坐标原点O处有一波源做简谐运动,其表达式为y=5sint(m),它在介质中形成的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波刚好传播到x=12 m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则(  )
A.此后再经6 s该波传播到x=24 m处
B.M点在此后第3 s末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C.波源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D.此后M点第一次到达y=-3 m处所需时间是2 s
解析:选AB.由题中波的图象可知,该波的波长λ=8 m.由波源简谐运动的表达式y=5sint(m)可知,ω= rad/s,周长T==4 s,波速v==2 m/s.此后再经6 s,该波再向前传播的距离s=vt=2×6 m=12 m,即再经6 s,该波传播到x=12 m+12 m=24 m处,选项A正确.题中波的图象上此时M点向下振动,在此后的第3 s末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选项B正确.由题图为某时刻波刚好传播到x=12 m时的波的图象可知,波源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选项C错误.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