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4.2 平抛运动及其应用 有解析.doc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物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35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4.2 平抛运动及其应用 有解析.doc
文档介绍:
【备考2022】高考物理一轮复****学案
4.2 平抛运动及其应用
知识框架
一、平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2.性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3.基本规律:以抛出点为原点,水平方向(初速度v0方向)为x轴,竖直向下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1)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x=v0,位移x=v0t.
(2)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vy=gt,位移y=gt2.
(3)合速度:v=,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
(4)合位移:s=,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tan α==.
二、斜抛运动
1.斜抛运动的定义
将物体以速度v0斜向上方或斜向下方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运动性质
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3.基本规律(以斜向上抛为例说明,如图1所示)
(1)水平方向:v0x=v0cos_θ,F合x=0.
(2)竖直方向:v0y=v0sin_θ,F合y=mg.
核心素养
1.x-t图象的理解
核心素养一 平抛运动基本规律的理解
1.飞行时间:由t= 知,时间取决于下落高度h,与初速度v0无关.
2.水平射程:x=v0t=v0 ,即水平射程由初速度v0和下落高度h共同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3.落地速度:vt==,以θ表示落地速度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有tan θ==,所以落地速度也只与初速度v0和下落高度h有关.
4.速度改变量:因为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恒定的重力加速度g,所以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Δt内的速度改变量Δv=gΔt
相同,方向恒为竖直向下,如图所示.
5.两个重要推论
(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
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如图中A点和B点所示.
(2)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任一位置处,设其末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α=2tan θ.
 典例精讲
1.某弹射管每次弹出的小球速度相等.在沿光滑竖直轨道自由下落过程中,该弹射管保持水平,先后弹出两只小球.忽略空气阻力,两只小球落到水平地面的(  )
A.时刻相同,地点相同   B.时刻相同,地点不同
C.时刻不同,地点相同 D.时刻不同,地点不同
解析:弹射管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弹出的两小球在竖直方向也做自由落体运动,故两只小球始终处于同一水平面,因此两球应同时落地;由于两小球先后弹出,且弹出小球的初速度相同,所以小球在水平方向运动的时间不等,因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所以水平位移不相等,因此落点不相同,故选项B正确.
答案:B
2.有一物体在离水平地面高h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为vt,竖直分速度为vy,水平射程为l,不计空气阻力,则物体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  )
A. B.
C. D.
解析:由h=gt2得t=,A正确;由h=yt,y=,得h=t,故t=,B正确;t=,而v0≠vt,故C错误;因vy==,而t=,故t=,D错误.
答案:AB
过关训练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OB是竖直线,OA是水平线,小球可以在上任一点以合适的速度水平抛出,每次都能击中水平面上的A点。则上升到越高的地方抛出(  )
A.小球水平抛出的速度越大 B.击中A点的速度方向与竖直夹角越大
C.击中A点的动能一定越大 D.击中A点前瞬时重力功率一定越大
2.在水平地面上M点的正上方某一高度处,将S1球以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同时在M点右方地面上N点处,将S2球以初速度斜向左上方抛出,两球恰在M、N连线的中点正上方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过程中(  )
A.初速度大小关系为
B.速度变化量相等
C.水平位移相同
D.都不是匀变速运动
3.如图所示,小车以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通过滑轮拖动物体A上升,不计滑轮摩擦与绳子质量,当绳子与水平面夹角为θ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匀速上升 B.物体A的速度大小为vcosθ
C.物体A的速度大小为 D.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小于物体A的重力
4.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判断(  )
A.第2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B.第ls末物体的速度改变方向
C.第3s末和第5s末物体的位置相同
D.第6s末物体回到计时起始时刻的位置
5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