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化学小题必练13 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 教师版.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化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6页78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化学小题必练13 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 教师版.doc
文档介绍:
(新高考)小题必练13: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
酸碱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最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是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接受科学教育极好的实验课题,常常结合溶液中的水解平衡,物质定量测定,高考再现率高,而且考察角度不断创新,对学****化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1.【2020年浙江选考】室温下,向盐酸中滴加0.1000mol/L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7
B.选择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
C.选择***红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橙的大
D.时,pH=12.3
【答案】C
【解析】A.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呈中性,室温下pH=7,故A正确;B.选择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B正确;C.***橙的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外,误差更大,故C错误;D.时,溶液中的溶质为***化钠和氢氧化钠,且c(NaOH)==0.02mol/L,即溶液中c(OH−)=0.02mol,则c(H
+)=5×10−13mol/L,pH=-lgc(H+)=12.3,故D正确;故答案为C。
【点睛】酸碱中和滴定实验,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滴定终点的判断,及pH的计算。
2.【2020年全国I卷】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未知浓度的二元酸H2A溶液。溶液中,pH、分布系数δ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VNaO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比如A2−的分布系数:δ(A2-)=c(A2-)c(H2A)+c(HA-)+c(A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①代表δ(H2A),曲线②代表δ(HA−)
B.H2A溶液的浓度为0.2000mol·L−1
C.HA−的电离常数Ka=1.0×10−2
D.滴定终点时,溶液中c(Na+)<2c(A2-)+c(HA-)
【答案】C
【解析】根据图像,曲线①代表的粒子的分布系数随着NaOH的滴入逐渐减小,曲线②代表的粒子的分布系数随着NaOH的滴入逐渐增大,粒子的分布系数只有1个交点;当加入40mL NaOH溶液时,溶液的pH在中性发生突变,且曲线②代表的粒子达到最大值接近1;没有加入NaOH时,pH约为1,说明H2A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曲线①代表δ(HA−),曲线②代表δ(A2−),根据反应2NaOH+H2A=Na2A+2H2O,c(H2A)=0.1000mol/L×40mL2×20.00mL=0.1000mol/L。根据分析,曲线①代表δ(HA−),曲线②代表δ(A2−),A错误;B.当加入40.00mL NaOH溶液时,溶液的pH发生突变,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结合分析,根据反应2NaOH+H2A=Na2A+2H2O,c(H2A)=0.1000mol/L×40mL2×20.00mL=0.1000mol/L,B错误;C.根据曲线当δ(HA−)=δ(A2−)时溶液的pH=2,则HA−的电离平衡常数Ka=c(A2-)⋅c(H+)c(HA-)=c(H+)=1×10−2,C正确;D.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变色的pH范围为8.2~10,终点时溶液呈碱性,c(OH−)>c(H+),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Na+)+c(H+)=2c(A2−)+c(HA−)+
c(OH−),则c(Na+)>2c(A2−)+c(HA−),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判断H2A的电离,根据pH的突变和粒子分布分数的变化确定H2A的电离方程式为H2A=H++A2−,HA−H++A2−;同时注意题中是双纵坐标,左边纵坐标代表粒子分布分数,右边纵坐标代表pH,图像中δ(HA−)=δ(A2−)时溶液的pH≠5,而是pH=2。
1.将***化钙溶于水中,在搅拌下加入双氧水,再加入氨水进行反应,冷却,离心分离,可得CaO2·8H2O,于150~200℃脱水干燥,即得Ca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制备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l2+H2O2+2NH3·H2O+6H2O=CaO2·8H2O↓+2
NH4Cl
B.所得产品中CaO2的含量可以在酸性条件下,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计算
C.常温下,CaO2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可能达到14
D.CaO2溶于水中能放出O2,增加水体溶氧量,同时还能吸收CO2,可用于鱼苗、活鲜鱼运输
【答案】C
【解析】A.由信息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知,上述制备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l2+H2O2+2NH3·H2O+6H2O=CaO2·8H2O↓+2NH4Cl,A正确;B.CaO2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