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第5讲 微专题4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化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8页14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第5讲 微专题4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docx
文档介绍:
4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一、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
1.应用化学方程式列比例
最重要的基础方法,关键抓对应项列比例,且“上下单位统一,左右单位相当”。
2.关系式法——一种快速高效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
(1)关系式法是一种巧妙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因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可以根据中间物质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相应关系式。
(2)列关系式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
①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关系;②原子守恒关系;③得失电子守恒关系。
3.差量法
(1)所谓“差量”就是指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某种物理量之和(始态量)与同一状态下生成物的相同物理量之和(终态量)的差,这种物理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等。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理论上的差值(理论差量),结合题中的条件求出或表示出实际的差值(实际差量),根据比例关系建立方程式并求出结果。
(2)差量法的解题关键是找准研究对象。
通常有:①固体的质量差,研究对象就是固体。②气体的质量差,研究对象就是气体。③液体的质量,研究对象就是液体。
4.列方程组进行的混合物计算
计算中的数学思想:在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一般可设两个未知数x、y,题目中通常给出两个已知量(设为A、B),寻找x、y与A、B的数学关系,由此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联解。
1.取3.38 g K2CO3和K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25 mL溶液,往溶液中加入25 mL Ba(OH)2溶液恰好使生成白色沉淀的量最多,反应后溶液中c(OH-)=0.8 mol·L-1(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则原混合物中K2CO3和KHCO3 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2 B.1∶1 C.2∶1 D.2∶3
答案 A
解析 设原混合物中n(K2CO3)=x mol,n(KHCO3)=y mol,
根据总质量可得:138x+100y=3.38①
往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恰好使生成白色沉淀的量最多,反应后剩余的氢氧根的物质的量
n(OH-)=0.8 mol·L-1×0.05 L=0.04 mol。
根据方程式:
K2CO3+Ba(OH)2===BaCO3↓+2KOH
x mol            2x mol
KHCO3+Ba(OH)2===BaCO3↓+KOH+H2O
y mol            y mol
可得2x+y=0.04②
联立①②解方程组得:
所以原混合物中n(K2CO3)∶n(KHCO3)=0.01 mol∶0.02 mol=1∶2。
2.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w1-w2)g应为NaHCO3分解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设样品中NaHCO3质量为x g,由此可得如下关系:
2NaHCO3Na2CO3+
2×84           62
x            w1-w2
则x=,
故样品的纯度为==。
3.16 mL由NO与NH3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