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孙权劝学
一、知识寻踪
1、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认识读书学****大有好处的道理,培养刻苦学****的精神。
2、学****本文个性化的语言。
3、背默全文,掌握本课涉及的文言词语。
二、检测题
1、文学常识中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B、司马光字君实,是北宋时的文学家、史学家。
C、儒家的经书,指《诗》《书》《礼》《易》《春秋》一类的书。
D、本课中有两个词语,后来做为成语,是“刮目相待”和“吴下吕蒙”。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初,权谓吕蒙曰:“……”( )
②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
④卿言多务,孰若孤? ( )
⑤自以为大有所益。 ( )
⑥蒙乃始就学。 ( )
3、指出下列句中人称代词的意义和所指的人。
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4、选出与例句中加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①例: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A、事与愿违 B、大事渲染 C、无所事事 D、舍身事主
②例:蒙乃始就学。( )
A、功成名就 B、一蹴而就 C、一抓就灵 D、到任就职
③例:自以为大有所益。( )
A、精益求精 B、延年益寿 C、老当益壮 D、良师益友
④例:及鲁肃过寻阳。( )
A、闻过则喜 B、过犹不及 C、过故人庄 D、文过饰非
5、阅读本课第2层后回答问题。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
①及鲁肃过寻阳( )
②卿今者才略( )
③非复吴下阿蒙( )
④即更刮目相待(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揣摩上题中的第①句话,吕蒙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是怎样的?说明什么意思?
(4)揣摩一下鲁肃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是怎样的?有什么表达作用?
6、课外阅读
严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
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
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③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
①[炳烛]炳,点燃。把蜡烛点燃。
②[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盲人,故如此说。
③[孰与]“比……怎么样”,表比较的固定形式。
④[味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
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