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伤仲永》同步练习.doc


初中 七年级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6页5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伤仲永》同步练习.doc
文档介绍:
第五课《伤仲永》
(建议安排2课时)
[学****导引]
《伤仲永》是一篇文言文,本文借事说理,通过写一位天资聪颖的“神童”最终变为常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有关。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议论部分指出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本文语言十分精当,如第一句话“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不到十个字就交待了仲永的藉贯、身份、姓名、家世。接着,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仲永索求书具的迫切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聪明、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第二段中一“见”一“闻”一“问”,三个动词就交待了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学****这篇课文首先要注意掌握和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大意;其次要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本文语言精当,用词准确的特点;再次要能从仲永的经历中悟出后天学****对成才的重要性,勉励自己刻苦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典题例析]
例题:细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 ) (2) 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事言其父( )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翻译下列句子。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