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语文:第6课《黄河颂》导学练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doc


初中 七年级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页2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语文:第6课《黄河颂》导学练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doc
文档介绍:
第6课《黄河颂》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气魄(pò) 山巅(diān) 澎湃(pài)
狂澜(lán) 屏障(zhàng) 九曲连环(qū)
劈开(pī) 宛转(wǎn) 哺育(bǔ)
(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山巅:山顶。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浩浩荡荡: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
【重点句子分析】
(1)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第二节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严谨。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
(2)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组歌《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是光未然,曲作者是冼星海,有《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等八个乐章。
(2)文学常识
诗歌是伴随着劳动而产生的,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想像是诗歌的翅膀,情感是诗歌的灵魂。诗歌语言凝练,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根据语言格式,有韵律诗和自由诗之分;根据表达内容的方式,又有叙事诗和抒情诗之分,有的诗如果兼有散文的特点,还可以叫做散文诗。
(3)背景知识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发出了要向它学****的誓言。
【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朗诵词),序曲:以呼告的手法,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部分(第二节),主体:望黄河,颂黄河。
第三部分(第三节),尾声:号召中华儿女学****黄河精神。
(2)中心意思
诗人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激励中华儿女,以黄河为榜样,学****它的“伟大坚强”。
(3)写作特点
生动地刻画了黄河形象,勾勒出歌词的画面之美;雄浑豪迈的风格,雄奇瑰丽的想像,雄健铿锵的语言。
【课文写作特色】
1.气势磅礴,充满***。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