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语文:第18课《竹影》导学练(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doc


初中 七年级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页2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语文:第18课《竹影》导学练(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doc
文档介绍:
第18课《竹影》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蘸(zhàn) 惬意(qiè) 水门汀(tīng)
朱砂(shā) 肥硕(shuò) 口头禅(chán)
一缕(lǚ) 疏密(shū) 丰子恺(kǎi)
(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幽暗:昏暗。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口头禅:原指有的禅宗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实行,也指借用禅宗的常用语作为谈话的点缀。今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
【重点句子分析】
(1)用一颗充满了童真的童心,去发现、享受无限的童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我”和弟弟以及小伙伴华明在月夜里相聚,“今晚干些什么呢?”孩子们的兴趣是成年人意料不到的。弟弟发现了一个只有孩子才能注意的问题:“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成年人也许不会注意这样的事情,谁又有这样的细心这样的时间去注意月光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样的问题大概成年人听了,也许不以为然地一笑了之,而孩子们却会追根究底的。“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如果成年人争论一个问题,一定会水落石出的,“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如果是成年人一定挨批评,做事三分钟热度。但是孩子的天性并非如此,他们对世界如此好奇,不可能要求他们像成年人那样专注某件事。搞不明白不一定非弄明白,吸引他们的事多着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写得真实恰当。
(2)“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中国画重写意,强调神韵,主观性强;西洋画重写实,强调形似,客观性强。
(3)“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落山、月亮升起,院子里的光线由明转暗、天气由热转凉的变化。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理论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车厢社会》《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画册《人间相》《都会之音》;艺术理论论著《艺术趣味》《艺术丛话》等。
(2)缘缘堂
缘缘堂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在故乡石门湾的故居,建于1933年春,1938年1月毁于战火。丰子恺在缘缘堂度过了他创作的黄金时代,曾多次作文表达缘缘堂被毁的心情,对缘缘堂的感情可谓深厚。因此,丰先生有不少以“缘缘堂”为题的散文集,晚年,也喜欢以“缘缘堂老人”自称。
(3)中国画
中国画盛用线条,用以代表两物象的界限;不注重***法,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画人物,不用写实法而用象征法,只求表现出人物的姿态神韵,不求形似逼真;不重背景,大量留白,以求传神、印象鲜明;题材以自然为主,旨趣高远。
【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写晚饭后“我”和弟弟到院中乘凉。
第二部分(2~7段),写几个小伙伴月下画竹影,并与父亲一同探讨中国画。
第三部分(第8段),写画竹影后的体会。
(2)中心意思
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充满童真童趣的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说明艺术并非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