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中第二次联考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最早铁农具使用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发现一批铁农具。相对于石器、木器、骨器、青铜器,铁器的使用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兴起。由此可以推断( ) ①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新农具的使用助力封建社会的萌芽和发展 ③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用铁农具耕种土地是封建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在一些地方的春秋墓葬中发现了铁农具,反映了铁器的使用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兴起,助力封建社会的萌芽和发展,表明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①②正确。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③错误。 ④:用铁农具耕种土地是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之一,并不是封建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 1844年至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地或独自地写成了一些重要著作,在创立新的理论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开展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细致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继承了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新的理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三大工人运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等新理论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使马克思找到了变革社会的坚定力量 ④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政党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马克思参加的工人运动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不同,①错误。 ②:根据教材可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等新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②正确。 ③: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新的理论,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而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价值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③错误。 ④:根据教材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④正确。 故本题选C。 3.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着新中国第一枚“国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印章。它曾经是国家主席或中央人民政府颁发各种法令、命令、指示和行使其他权力时钤印公文的凭证信物,是人民政权赋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权力的象征和见证。新中国第一枚“国印”见证了( ) A. 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由一国到多国的成功实践 B.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历程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必然性 D. 我国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由一国到多国的成功实践,A错误。 B:新中国第一枚“国印”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事业的伟大历程,B不符合题意。 C:新中国第一枚“国印”没有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必然性,C不符合题意。 D:新中国第一枚“国印”是人民政权赋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权力的象征和见证,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的性质,表明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 自信是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是通往光明的精神支撑。足够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才能真正安身立命,坚定走向未来。“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坚持“四个自信”( ) ①需要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②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命力的重要表现 ③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宝 ④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 :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四个自信”,①表述正确。 ②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命力的重要表现,②表述错误。 ③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