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整合语境,识别修辞,分析作用
课前一开心
1、运动会100米终于开始了,同学们像一只只脱缰的野狗奔了出去……
2、解放军叔叔一个个匍匐前进,就像一条条绿色的青虫在地上蠕动。
有个看来十分文静的女孩子在《最难忘的一件事》中写道:“我的记忆是一只美丽的木匣,打开它,里面放着许多珍珠。每一颗珍珠就是我的一件童年往事。”然后她写了小时侯在乡下姥姥家时如何用尽酷刑将两只鸡折磨致死的故事。接着是:“事情过去很多年了,每当我回想起来,脸上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我觉得,这是那些珍珠中最大最璀璨的一颗。”
知识梳理
一、学****要点:
1、准确把握修辞特征。
2、分辨几组易混淆修辞。
3、准确识别单个语句中使用的修辞并分析作用。
4、整合语境,分析修辞与作用。
5、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对对子或修改对联。
6、根据规定的话题和所要求的修辞方法造句。
二、知识积累:
初中阶段应重点掌握的八种修辞方法是: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1、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
【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作用】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语言形象化。
【举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2、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举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夸张
【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举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排比
【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举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6、反复
【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作用】能表达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增强旋律美的作用。
【举例】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7、设问
【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举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8、反问
【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在问中。
【作用】增强语气。
【举例】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三、深入理解:把握特点,准确辨别
1、有“好像”“像”就是比喻吗?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